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30歲世代最想創業!

我要當家大調查

游常山‧張卉穎
user

游常山‧張卉穎

2006-09-01

瀏覽數 5,900+

30歲世代最想創業!
 

羨慕微軟比爾蓋茲、雅虎(Yahoo)楊致遠?從創業開始,有為者亦若是!

年輕是創業主流

《30雜誌》針對台灣地區創業意向大調查指出,30歲世代想創業的人佔40.8%,超過20歲(36%)和40歲世代(37%),可見台灣的30歲世代,與全球的年輕人差不多,還是居於創業的主流位置。

至於誰是台灣青年心目中的創業英雄?王永慶、郭台銘、張忠謀分別居前三名。如果有機會的話,多數青年最想做什麼?30%的人想開服飾、精品、餐飲業,再來是一般商店(12.3%)。

但是為什麼會想要從事這些行業呢?48%的人認為有相關工作經驗、有人脈可掌握關鍵技術,是想從事這些行業的主因。其次是為了實現夢想(27%),再來是因為該產業有前景(24%)。

創業的目標也顯現出性別差異。《30雜誌》獨家調查發現,女性認為20~29歲是創業最佳年齡,男性(40%)則認為30~39歲是最好的年齡。這可看出女性大多以微型創業為主,故認為應及早創業;而男性目標較遠大,以開公司為創業主要目的。

不完全理性的思考

針對這些調查的新發現,政大EMBA執行長、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溫肇東認為,台灣的青年創業不是完全理性的思考過程,有時也帶些感性的成分。例如為了實踐夢想才創業高居第二名就是最好的例證。

例如,「生活工場」創業成功的鄧學中,勇敢地離開待了5年的大企業三商行(沒有錯,就是「三商巧福牛肉麵」的集團),自行創設玉冠企業,7年後轉型為擁有自己通路的「生活工場」。又10年後,他離開到大陸發展,「生活工場」已經是全台有112家分店、員工九百多人的大型通路。連金石堂書店都是他的客戶。

今年47歲的鄧學中再度回台創業「品東西家居」,資本額一億台幣,光是「法人(包括宏碁集團的管家婆科技)的投資就佔了五成,我個人五成,」鄧學中強調,「今天創業的募款機制已經不太一樣!」創業成功需要的資源(特別是資本,也就是創業基金)可能是最迫切的,但是機會、團隊(打仗的人才),還有溝通、領導和創意,都缺一不可。

而當前,台灣青年普遍財力不佳,創業時由於缺乏資本,在籌措資金上面臨到入門障礙,所以高附加價值的創新技術,就是創業入門的重要資產。

敢冒險最重要

年輕人創業若是擁有差異化的創新技術,會比較容易成功。而能從有制度的公司學起,往後創業的道路上會比較輕鬆,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創業是實現夢想的起點,如何擁有嶄新的想法獲得市場青睞,考驗著新世代的台灣青年。但是無論考驗多麼大,「敢冒險的勇氣是最重要的!」鄧學中強調。

台灣餐飲規模最大的本土連鎖餐飲集團,王品集團去年營業額高達17.7億(台灣500大服務業的第376名),其創辦人戴勝益也是一個成功的創業個案。他觀察到當今40~50歲的台灣創業家,生在最壞的年代,也活在最好的年代,因為年輕的時候台灣還沒有那麼進步,「因此才有創業的機會點,加上消費意識不強,物質需求高,所以做什麼生意都比較容易成功。」戴勝益認為。

誰是創業英雄?

根據《30雜誌》的調查,不分世代或男女,都認為王永慶是他們心中最崇拜的創業英雄,可見「經營之神」白手起家的故事深植人心。他不但是台灣最受推崇的創業英雄,在另外一項對大陸網友的調查中,也是台灣最知名的企業家。

王永慶從貧戶之子,經過一番挫折和堅持,打造了占全台灣GNP產值1%的台塑王國。而他勤儉、樸實、堅忍不拔的小故事也深入民間,成了造就台灣奇蹟的幕後推手。似乎少有其他企業主有這樣戲劇性的創業故事,無怪乎王永慶成為家喻戶曉的創業英雄。

30世代最尊敬的創業英雄第二名為鴻海郭台銘,他強勢、紮實的經營理念、斯巴達式的管理方式,和透明的財務報表,被媒體評為國內最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家。

而第三名張忠謀,24歲就踏入半導體產業,有「半導體教父」之稱,擅長打世界級的戰,不論在台灣或是國際界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溫肇東認為,調查結果第一名為傳統產業鋸子王永慶,第二、三名才是科技產業霸主,顯示台灣主流民眾心目中的創業仍以傳統產業或零售業為主,高科技產業由於進入障礙較大,需要特殊的技術,所以一般民眾較少能自行創業。

30歲世代最想創業

有多少人想創業?大約38%人曾經有創業的念頭,60%的人沒想過。以性別來分,男性(43%)想創業的比例高於女性(30%),顯示男性較具有冒險精神。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為自主而創業

不過台灣女性的創業意願在全球平均而言並不低,根據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由Paul Davidson Reynolds教授主持,1998年開始對全球31個國家做創業調查)的全球調查顯示,2∕3的創業者都是男性,是女性的兩倍。而年輕人較為活躍,60%的創業者年齡在25~44歲之間。

世代間的創業觀也有所差異,30歲世代想創業的人佔40.8%,超過20歲(36%)和40歲世代(37%),可見台灣的30歲世代,與全球的年輕人差不多,還是居於創業的主流位置。

其中, 想要創業的原因, 20歲世代想賺很多錢(39%),30歲世代和40歲世代比較踏實,想擁有自主性、想當老闆(分別佔37%與41%)。而不想創業的原因,30歲和40歲世代都不想離開安穩的工作環境,20歲世代則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本錢。另外,個性不適合當老闆也是三個世代的人不想創業的原因之一。

善模仿卻缺創意

一位管理學者曾經將創業精神定義為「參與新事業的形成、發展與成長的心境。」依此觀點,台灣年輕人普遍善於模仿,但缺乏創意,「心境」上是比較不利於創業。多年研究這個領域的中央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李誠也認為,除了客觀條件外,創業者如果有文學修養和藝術眼光,同時閱讀很多雜誌資訊,才能產生不同的想法。將這些觀念整合後,才會有創意。

溫肇東表示,真正有創業家精神的還是少數,大部分人還是寧願安安穩穩的過日子。不過社會需要穩定的力量,同時也需要具冒險精神的開創者。「不然台積電這些大企業到哪裡找人?」

他舉自己學生的例子來說明,該學生已經獲得某家外商公司的工作,卻因為說出自己未來想創業的想法,而遭公司拒絕錄用,顯見台灣在創業觀上還是比較保守。

100萬創業

創業最重要的資金問題,40%受訪者認為只要100萬以內就夠了,46%的人透過自己存錢或向親友借貸。

由於大部分人較希望微型創業,故預期每個月的獲利,64%的人覺得應該不到20萬。創業多久後才能回收呢?33%的20歲世代認為一年內,30、40歲世代則比較樂觀,認為半年以內可以有不錯的成果。

男女在是否想創業、創業人數、資金籌措、預估獲利、回收時間上有顯著差異。而創業觀也有世代差異,20、30、40歲世代在是否想創業、幾歲開始創業、多少人創業、資金籌措等觀念上有顯著不同。

溫肇東認為,台灣在創業上普遍缺乏國際觀,沒有向外發展的企圖是隱憂。微型創業雖能解決短期失業,但國家的長期競爭力,還是要敢投資、具冒險精神的人來支持。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更從全球宏觀的角度來看,認為「人類社會經歷兩百年的演變,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創業型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創新與創業精神代表的是一種正常、穩定及持續的行為。」

「47歲再來創業,心情不一樣,我更有使命感,希望我開的連鎖店,不只要做大一點,還要更美一點;我不只想賺錢,更想實現夢想!」「品東西家居」公司執行長鄧學中說。

而這也正是《30雜誌》要大力鼓吹的積極向上精神。

獨資是主流

何時才是創業的最佳時機?36%女性認為20~29歲是創業最佳年齡,男性(40%)則認為30~39歲是最好的年齡。這可看出女性大多以微型創業為主,故認為應及早創業;而男性目標較遠大,以開公司為創業主要目的,所以其認為最好的創業年齡較為延後。

需要多少人創業才會成功?30歲、40歲世代都認為自己一個人就夠了,20歲世代則認為需要3~4個人一起創業才能成功。這顯示大部分人還是以微型創業或SOHO族為主,較缺乏野心。

47%的人都想獨自創業,第二名是加盟(20%),再來是親友合夥(18%),這也跟前面的調查一致,顯示大部分人創業觀較保守。

有創業的念頭,什麼才是創業成功的主要關鍵?48%的人認為創新的技術或觀念才是成功的關鍵,其次是有充足的資金(47%),再來是有相關的經驗或人脈(40%)、好的地點(35%)、適當的合夥人(28%)。

最愛服飾精品餐飲

如果有機會的話,您最想做什麼?30%的人想開服飾、精品、餐飲業,再來是一般商店(12.3%),最後是開店∕公司(7.8%)。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對擺地攤、算命也有興趣,而20歲世代也想透過加盟、代理商、連鎖店來創業。

為什麼會想要從事這些行業呢?48%的人認為有相關工作經驗、有人脈可掌握關鍵技術,是想從事這些行業的主因。其次是為了實現夢想(27%),再來是因為該產業有前景(24%)。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