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歲時,母親總告訴我快樂是人生的關鍵。開始上學後,他們問我長大想做什麼,我寫:『快樂。』他們說我不懂這作業,我告訴他們,他們不了解人生。」─約翰.藍儂(JohnLennon)
我要快樂!哪怕笑得再大聲...,」歌手張惠妹的暢銷歌曲唱出不管哪個世代,每個人都在追求讓自己更快樂。「快樂」已經是一種普世追求的價值,人類追求成就、擁有一切,背後原因其實是一個無法訴諸言語、甚至沒有知覺到的信念:快樂。
「快樂的第一步,就是接納你已經快樂的事實。」雙眼炯炯有神的威爾. 鮑溫(Will Bowen)說。這不是他第一次吸引世界目光,從106 個國家、1000 萬人以上響應他推行的「不抱怨運動」之後,如今,他更將關懷的視角從「不抱怨」轉向更深層的「練習快樂」。
他應富邦講堂之邀,要親自告訴大家「如何更快樂」,以下是他的精彩分享:
問一個問題:「此時你們有多快樂?」,從1到10 分你們有多快樂?(聽眾回應分數)很好!讓我再問一個問題,誰說你現在是10?
或是誰說你現在是5?還是誰說你是4?是你自己!所以真的決定有多快樂的人,就是你自己啊!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就是你可以決定你自己要不要快樂。
我想把「不快樂」這個詞擺脫掉,我只相信快樂有程度之別,而那可以是從1 到10分的程度差別,1就是不怎麼快樂,10就是狂喜、非常快樂。但是在快樂裡頭沒有所謂的負數,所以你從來沒有不快樂過,你只不過不像你希望的那樣而已。
大家最常問我的問題是:「你一開始談『不抱怨』運動,現在又開始談『快樂』,為什麼?」我談「不抱怨的世界」,讓你了解到這個世界沒有這麼糟;談「快樂」是要讓你知道這個世界很棒。
「世界」對每個人來說都很棒嗎?絕對不是,我甚至連「世界」這個字都不相信,沒有所謂「世界」,只有70 億的「觀點」,所以我的世界並不是你的,你的世界也不是我的,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觀點」。
氣球vs. 錨
「人只喜歡數他自己的煩惱,卻不計算他的快樂。」─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人都擁有氣球和錨,氣球代表生命中提升我們的東西;錨則代表讓我們向下沉淪的東西,重點就在於你想聚焦在哪樣上。有一陣子,我的心情糟透了,日子很難熬,每個人都想追殺我,於是我決定列出生命中出差錯的每一件事,結果不到5 分鐘才寫了9 件事,原來我把焦點放在錨上面。然後,我列出那些「氣球」的事情,結果寫下超過200 件,將近90 分鐘才停下筆。你呢?你把焦點放在哪裡?快樂就是把焦點放在氣球上,不要放在你的錨上。
大家想到的快樂是像這樣(模仿小丑跳躍),這不是快樂,那稱作狂喜,就是那些發生在生命中讓我們驚喜的事情,可是我們不是時時刻刻如此。美國心理學家有一個研究,他們發現我們不能再用「快樂(Happy)」這個字,我們應該用「主觀的幸福(Subjective Well-Being)」, 主觀就是你自己,你說的算。
上星期我去台灣動物園,遇上正在參觀的幼稚園孩童,他們每個人都戴著很酷的帽子、每位都好可愛,我帶著微笑看著他們,他們在動物園裡用企鵝的方式走路,彼此笑著,但當我離開動物園走進了捷運(模仿捷運乘客,擺出撲克臉),與這些孩子對比,這些人怎麼了?
我開始邀請近20位朋友加入一個關於快樂的實驗。先請他們為自己設定一週的快樂目標,而我每天會傳3次簡訊詢問他們1到10分的快樂指數,當週結束時我發信給每一位,把最初的設定目標和平均結果是幾分都告訴他們,並詢問他們下一週想要多快樂呢?結果再隔一週後,每一位都表示他們比較快樂,快樂程度平均提升了20%。
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只做了兩件事就達到了:覺察自己的快樂程度、設定快樂的目標。後來我在美國一所規模很大的大學進行400 位學生的實驗,結果也是一樣。
你們知道小熊維尼(Winnie the Pooh)身旁叫伊耳(Eeyore)的驢子嗎?你想要當哪一個呢?我們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是那頭驢子而不自知,如果你改變成為比較快樂的人,你的生命、工作、世界,你身邊的一切都會跟著改變。
前幾天發生地震,這是我此生第一次經歷地震,當我在左右搖晃時,我就在思考地震的震央在哪呢?從哪裡開始發生的?而你,就是你生命的震央,當你改變自己的震動頻率時,你周遭的一切都會有不同的震動。
謝謝,這是真的,我接受
「快樂是當你所思、所言,和所做達到和諧一致的時候。」─印度聖雄甘地有人告訴我在美國和台灣,你向人問好的回答都一樣,就是「還好(fine)」,當有人問你時,你的回答應該是「快樂(Happy)」,當你們有人沒辦法回答這個答案時,那要怎麼快樂呢?請向任何一個人問「你好嗎?」,並且回答他「快樂」,你看你們都笑了,就是這麼簡單,第一步請像一個快樂的人那樣思考,第二步就是說話也要像一個快樂的人。
當人們跟我說:我非抱怨不可,我一定要把那些話講出來,我一定要讓抱怨被聽見,如果那是有幫助的,最會抱怨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人,但不是這樣。還有一個共同問題,沒有辦法接受讚美,當某人誇獎你工作表現得很棒時,你會說:「沒有、沒有、沒有、沒有...」(邊閃避邊揮手,觀眾大笑),在美國也是如此。我有一個教導心靈的導師,他強迫我做一個練習,我說強迫是因為不容易做到,當每次有人讚美你時,你必須說:「謝謝你,的確如此,我接受你的讚美。」
(觀眾笑著鼓掌)
讚美是種禮物,如果有人拿生日禮物送給你,你會說:「不要、不要、不要...」嗎?(邊閃避邊揮手)當然不是這樣,你要說:「謝謝,的確如此,我接受。」
培養渴望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
很多關於「習慣」的研究,讓大家相信只要一件事情重複做就會變成習慣,這不是真的,如果你並不喜歡你一再做的事情,它並不會變成習慣,所以你要培養的是「渴望」。
我讀過孔子的《論語》,我覺得很棒,我們不需要自己以外的人來告訴我們該怎麼行為,不需要外面的人來告訴我一定要做正確的事,當做的事情愈對,我們就愈快樂,你的品性是內建的,你利用別人、占人便宜,你不會快樂,因為你必須要為行為合理化,那些傷害你的人其實值得你抱有慈悲心,因為他們不快樂。
那些販售昂貴物品的人,也要你相信如果你沒有買下這些商品就不會快樂。
如果你是個快樂的人,你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人家會如何對待你?你的感覺是什麼?由此來培養你的渴望,這就會建立你的快樂習慣。 思想、言語、行動、習慣、品性、命運,你的命運就是要快樂,你要朝的方向就是那裡,這就是你,你就是那些幼稚園的孩子。
有一天有人問我,通往快樂的鑰匙是什麼,我跟他說通往快樂沒有鑰匙,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它沒有鎖啊!要快樂!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