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更有理「營利」!

經營極度創新

柯芷伶
user

柯芷伶

2004-11-01

瀏覽數 4,200+

非營利更有理「營利」!
 

貧窮的社會服務事業能做多久?一個10人的重建工作站如何不向政府要資源,還能持續為3個村莊的老人家送餐?當其他的非營利機構必須向政府提出一個個方案才能拿到資源時,南投縣鹿谷鄉「清水溝重建工作站」居然做起賣茶生意,自己創造資源!南投縣鹿谷是著名的茶鄉,但茶鄉的盛名沒有庇蔭到清水、秀峰、瑞田3村,經濟凋零,青壯人口外流,3個村莊只剩下老人小孩跟外籍新娘,921時,這裡還是80%全半倒的受災區。

理想∕成立老人食堂

向晚5點,131縣道上有個機車奔馳的飛影,「阿公阿媽,我來送飯啦,轉來呷飯啦!」清水溝重建工作站理事長林麗敏載著滿滿的便當盒,頻頻與社區的老人家打招呼。「老人家自己煮,總是有一餐沒一餐, 我們成立老人食堂,是想讓老人家們吃得營養均衡。」林麗敏捧起5層的鐵製便當盒,底層裝湯,1層裝飯,剩下3層有菜有肉滿滿6樣菜,亮晶晶的鐵便當很豐盛。

吳秀如是在地媳婦,照顧社區老人像照顧自己家人。每樣菜吳秀如都要親口嘗,她是老人食堂的負責人,「你看我們的菜比較黃,這是因為老人家牙不好,我們都會多燜一下讓菜比較爛。」

在旁的友梅掩著嘴笑,友梅是印尼新娘,18歲就嫁來台灣,台語國語都很溜,最愛穿緊身牛仔褲,是辣妹主廚,她的筍乾爌肉、豆瓣筍片都是老人家愛吃的菜。

現實∕財源一直不穩定

「政府照顧不到的,我們來照顧!」清水溝工作站發起人冷尚書口出豪語。921地震後第10天,他從台北跑下來,放著清大社會學的碩士班課程不管,與幾個同樣熱血的青年創立清水溝工作站,一頭鑽進鹿谷鄉的重建工作,幫小朋友辦春令營、協助當地茶農成立合作社,還成立了老人食堂,幫老人送餐。

清水村村長廖武藝說:「工作站的確為村裡老人家做了不少事。」

但工作站換了好幾個基金會申請資源,沒錢就無法辦老人食堂、無法發薪水,非營利組織財源不穩定的問題永遠存在。「市場跟國家,就像兩個公婆,社會工作組織是夾在中間的小媳婦。」當完兵才考上輔大心理系,年紀比同學都長的冷尚書呼口煙,細數非營利組織的窘境。

於是清水溝工作站決心脫離公婆的掌控,工作站人員湊出50萬,合力催生「問茶館股份有限公司」。

創業∕「問茶館」建立口碑

賣茶葉真的不簡單,包裝、宣傳、選購茶葉等一堆問題都有待解決。問茶館董事長方昱回憶起草創時期:「問茶館3個字的商標是請朋友刻的印章,文宣我自己寫,第一份包裝還是我念高中的妹妹設計的。」方昱是年方27歲的女生,公元2000年來工作站時只是社區工作者,從零開始學習倉管、品管、客服等知識。

【遠見 x 未來少年】全家一起培養國際視野>趁週年慶入手加送1期,還送《未來少年》知識庫!

雖然資本額僅50萬,但問茶館最高曾創造出500萬的營利,在地茶仔師(製茶師)賴能炫嚴格挑揀茶葉,問茶館的口碑是靠口耳相傳建立的。智邦生活館曾請問茶館製作年終員工禮盒,之後有好多人打電話來加訂,要送給親友。

「做好品質控管很重要,客人可能會因你做善心事業而買一次茶, 但只有茶好, 他才會一直來買, 還介紹新客戶來。」搞社會運動出身的冷尚書,說起經營公司倒一板一眼,用的還是企業生產線上品質控管的概念。

做法∕採合作社制度

想來弔詭,清水溝工作站怎麼反而向資本主義靠攏了?再說,公益組織就算營利,也得把兩個單位分得清清楚楚,如喜憨兒文教基金會,餐飲事業部門負責盈虧、社工部門則專門陪伴喜憨兒。問茶館與工作站由同一批人運作,不怕利益糾葛?「這要看你怎麼去結合營利與非營利。」冷尚書露出自信的微笑。

問茶館看似披著企業營運的外皮,骨子裡卻實行〈禮運大同篇〉的思想,本質上就是合作社,但比台灣戰後40年國民黨執政時扶植的地方上的「農會信用合作社」更落實「利益均霑」的合作社理想。其營利所得扣除管銷費用、包裝材料費、人事費後,剩下的一律做為工作站的基金,問茶館與工作站用同一筆錢,「統支統用」是工作站同仁一致認同的原則。

影響∕將營運模式推廣出去

而「同工同酬」也是特色,運作問茶館與工作站是同一批人,「每個人薪水都是2萬元, 從董事長到會計都一樣價錢!」方昱說明。儘管每個人工作的質量不同,但都很重要,「同工」代表「同樣重要的工作」,缺一不可,薪水一樣很正當。

「雖然我們規模不大,但是這種營運模式可以推行到台灣任何一個社區工作站!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大。」冷尚書說的是擴散影響的力量。

問茶館大片的落地玻璃,彷彿要人把他們的社會主義內在看透,「我們就是要讓社區裡的人看清楚我們在做什麼!」

方昱認真地說。工作站辦起營利事業,難免被人懷疑營私,但是問茶館不只照顧老人的健康,更維繫了工作站人員的家計。正如方昱在招牌上所寫的:「茶葉不只能潤喉,更能溫潤人心」。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