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時代,匯率隨時反映四面八方的訊息, 因此匯價的波動頻仍。天災、人禍、經濟體質的重大轉變;美、日等強國採取強勢貨幣或弱勢貨幣的政策轉變,往往讓匯率有大幅度且持續性的變化,而這些變動有些是持續一段時間的發展、有時是短期的暴漲或暴跌。趨勢性變動比較有獲利機會,而驟然爆發的利空因素,可能會讓持有該貨幣的人措手不及、慘不忍睹。
對匯率波動要敏銳
通常會將自己的財富組合分配到外幣資產時,財富已晉升至一定的門檻,可考慮集中和1、2家銀行往來。一般而言可投資資產達300萬元以上,就能成為貴賓理財或財富管理銀行的客戶,除了有理財顧問的一手訊息外,銀行的資料庫訊息以及模擬結果,也能節省蒐集資訊的時間,並有助於釐訂自己的目標,作好資產配置。
若想做外幣趨勢性的投資,首先須檢視自己對各種貨幣的經濟體是否了解,最好是與自己的工作有關,或是有隨時可請教的投資前輩,在經濟體一旦有重大變化時,得以洞燭機先,而不是在訊息見諸媒體時才後知後覺,亦即對貨幣未來的走勢要有正確的敏感度。
另外,銀行提供客戶在不同貨幣間的轉換服務,一定有其成本。外幣買賣報價有價差,也就是賣外幣給客戶比較貴,卻用較便宜的價格向客戶買外幣,因此幣別轉換時須考量匯差成本。另外是否每次轉換都要收手續費,也是考量重點。
先入門小試身手
外幣投資入門時,切勿直接進行期貨或外匯保證金交易,除非有十足把握, 且有輸光也無所謂的打算。因為期貨或保證金交易,都是槓桿很大的商品,前面提及匯率的波動頻仍,若以一小筆的保證金作大部位的交易(以小搏大),只要匯率波動的方向與你預設的方向不同,保證金馬上就被拿去補匯差的損失,新台幣一、二百萬元的保證金馬上化為烏有。因此沒有作好功課前,別貿然投入,不妨先從買進一筆外幣,承做定存或活存開始。
這筆外幣資金可用在出國差旅費或其他用途,若未來該貨幣走勢與你的預期相符,就能賺到一筆匯率差價;若是走勢與預期相反,匯差的損失應該也能承受。藉由入門的測試再決定自己是否適合作進一步的外幣投資,若沒有耐心等待前面的測試,至少先做幾個月的紙上作業模擬,誠實地記錄買、賣,並計算盈虧,再評估自己是否要跨進外匯投資領域。
丁學文的操作秘笈
不買基金、偶爾作股票的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丁學文投資外幣的秘訣,就是在銀行分別開立3個戶頭,分別是台幣、美元及歐元。這些戶頭都是活存,因為他在意的並不是一些微利。
每隔半年他會作一次總體檢,根據趨勢及經驗來判斷未來半年到一年的貨幣走向,預測哪一個會成為強勢貨幣,然後打電話給銀行代為轉帳。舉例來說,如果今天他有3萬美元,他會1萬美元放在台幣帳戶、1萬美元放在歐元帳戶、1萬美元放在美金的帳戶。平時他不去理會這3個戶頭,一旦美金上漲、台幣下跌,他就會在這3個帳戶之間作轉帳的動作,從中賺取價差;就算美元下跌,只要他不去做轉換的動作,這3個戶頭依然維持在平穩的狀態,他也沒有賠錢。丁學文從6年半前開始採用這個方法,靠賺取匯差而不是利差的方式,每年獲利平均是20%。
投資自己才是關鍵
擅長總體經濟分析的丁學文說:「只要你懂得總體經濟的概念, 你就懂得判斷美元及歐元的走向了。」至於要如何了解總體經濟?丁學文說,那就是靠多閱讀,平常多看多思考,就能培養判斷力。
「用看故事的心態,而不是用作學問的心理去閱讀這些財經書籍,你就會開始感興趣,你更會發現,其實理財一點都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