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投資品德最獲利

6書∕求品德

楊倩蓉
user

楊倩蓉

2005-02-01

瀏覽數 3,000+

投資品德最獲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從2001年12月, 美國安隆爆發會計弊案, 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宗的破產案之後, 世界通訊(WorldCom) 、泰科(Tyco)、全錄(Xerox)等知名企業也相繼爆發舞弊案件,這股道德風暴從海外一路延燒到台灣,2002年的新瑞都案、以及去年記憶猶深的博達案,在在都讓投資人心慌,未來企業是否具備倫理,成為投資的關鍵。

《理當如此──企業永續經營之道》這本書談的便是企業倫理。孫震教授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心情,在本書第一章的導論,便提出警告:「倫理的重要性常為人忽略,猶如空氣和水,有它們的時候,我們不覺其重要性,甚至意識不到空氣的存在,然而如果缺少根本無法生存。」

30世代的決勝關鍵

或許3 0 世代要問, 企業倫理與我何干?答案正是因為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常面臨換工作、或是升遷的考量,當你在選擇公司的時候,應該優先考慮該企業的倫理與品德。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如果是在一個品格很好的公司工作很久,那就是一個很好的背景。」這是張忠謀在選才時的首要考量。

如果你還不相信企業倫理已經蔚為全球新風潮,根據《遠見》雜誌去年獨家調查發現,國內四分之三的企業在徵才時,會把人才的品德條件看得比專業能力更重要,全球上千家的企業更紛紛增設倫理長(Corporate Ethics Officer),專門建構公司內部的倫理守則,強化員工的品德教育。

30世代也是未來企業的中流砥柱,孫震教授特別指出:「企業倫理幾乎成了砥柱中流最後的希望」,這個深切的吶喊肇因於近年來台灣社會道德敗壞與倫理的頹喪,將來30世代無論是成為新一代的企業主,或是擔任企業組織中的高階管理人,眼光不僅要放在組織的身上,更要著眼於企業的社會與環境責任,以及在群我倫理中的地位,才能獲得企業的永續發展。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