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立都會台【世界地理雜誌】系列節目的朋友們,一定對《冒險王》《世界那麼大》《在中國的故事》的主題曲印象深刻,聆聽那悠揚的大提琴聲,讓人彷彿置身青康藏高原或非洲那米比沙漠下,靜靜仰望那無窮無盡、飄滿著雲朵的天空。
低沉渾厚的琴聲,就像一對翅膀,引領著聆聽者,遠遠地飛翔。
當大提琴穿上牛仔褲
這些悠揚曲子的演奏者,31歲的華裔大提琴家郭虔哲,把自己旅行的經歷,幻化成一首首動聽的樂章,在大提琴時而渾厚、時而細緻的樂聲中,將世界的天空, 呈現在你我眼前。而他的成就不僅僅於此,自耶魯大學、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後,郭虔哲沒有走上古典音樂之路,卻投身教育界,在康乃迪克州(Connecticut)成立音樂學院,成了美國最年輕的校長。他更叛逆地與流行音樂合作,執意要走出屬於自己的音樂路、全方位地行銷自己。
堅持穿著牛仔褲、皮衣入鏡,就是他叛逆的最佳象徵。
不同於其他大提琴手演出時總是身著漿燙整齊的白襯衫和燕尾服,郭虔哲的演奏服是開襟襯衫和藍色牛仔褲,連琴盒都是充滿創意、畫滿五線譜的白色硬殼,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對「大提琴家」的想像。
只有演出時那專注、驕傲的神情, 和手上那把價值百萬美金的Goffriller名琴,透露了他師承名師夏畢洛(Harvey Shapiro)和派瑞索(Aldo Parisot)的古典音樂正統教育背景。
做生意也能譜出好樂章
對郭虔哲來說,大提琴就是他永不悖離的好朋友,也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更重要的是,這個「好朋友」還讓他找到了新的機會,使他成了最年輕的音樂學院院長,紐約當地的一家報紙甚至以「Making Music H is Business(將音樂變成他的生意)」的標題來形容郭虔哲所創立的這所學校。
回想起5年前創辦這個音樂學院的動機,郭虔哲認為因為童年常搬家,所以求學期間他總共念了26間學校,很能夠體會小朋友的心情。加上碩士畢業後他開始個別教課,短短4個月內就教了40多名學生,一個人難以應付眾多學生,而且因為不擅於拒絕別人,所以就創辦了一間學校。
「考不上茱莉亞音樂學院沒關係,我們把茱莉亞搬來給你!」郭虔哲談到自己一手創辦的學校,難掩驕提琴,後來規模越辦越大,最後連鋼琴、小提琴等都包括在內。目前有150個學生,分幼幼班、先修班(國高中)、成人班,從初學者到想進音樂學院就讀的學生,甚至是退休後想學音樂的成年人也包括在內。
音樂要行銷,願景要實現
在他的觀念裡,辦學校其實就像在做生意,「我現在就是在做生意, 把教學當作一門生意! 」雖然身為一個演奏家,從小學的就是演奏,但郭虔哲認為辦這所學校跟演奏一點關係也沒有,「純粹就是市場和行銷!」他舉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院長為例,該院長從前也是演奏巴松管,但接下行政職務後,從事的工作卻跟教學無關,專門做募款及管理的工作。顯見行銷,也是音樂人必學的功課之一,不僅要行銷音樂,更要懂得行銷自己。
郭虔哲認為,藝術家最重要的是將其所學展現出來,再來就是要懂得如何把自己當成一個品牌推廣出去。他行銷自己的方法就是「把心裡想到的全都展現出來!」行銷的第一步就是規畫出願景,然後再全力往目標邁進。
最具體的展現是在5年前,當時他的目標是創辦一所學校、把茱莉亞音樂學院搬出來,走進每個人的生活中,讓所有人都體會到音樂帶來的感動。於是郭虔哲憑著這種意念去規畫、學習、請託,甚至低著頭到各個學校招生,才成立了音樂學院,使它茁壯到現在的規模。又如同現在他在紐約居住的房子,是郭虔哲在唸書時就想好的願景,他幻想著總有一天要住這間堤岸邊的洋房,總算在7年後實現這個願望。
只拉自己喜歡的旋律
身為全方位的音樂人,目前他除了創辦學校、招生事宜,還有不定期回台灣出演奏專輯外,也開了一間音樂買賣出租公司(似版權買賣公司),更編寫音樂教材,甚至未來不排除開餐廳等,郭虔哲像是一個永遠停不下來、永遠有事情在計劃中的人。
不過,談了這麼多和正統古典樂背道而馳的市場、行銷,郭虔哲難道不怕受到音樂界的責難?「就批評啊!管他的!」他不改叛逆本色地說。像他這樣跨界做流行音樂,曾被許多國家音樂廳、古典樂界的人指為降低格調,不過他一派輕鬆地說:「我就是喜歡這樣,我要走出一條自己喜歡的路。」郭虔哲驕傲地認為他從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愛的工作,還反問這些批評他的人,「你們是走在自己真正喜歡的路上嗎?」
郭虔哲慶幸自己除了愛上音樂外,還能以音樂作為他的志業,同時也能把自己對音樂的愛好跟所有人分享。能將工作與興趣結合,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