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你準備好了沒有?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05-04-01

瀏覽數 3,300+

你準備好了沒有?
 

3月初在交通大學「經典通識教育講座」講課,一位電工系林烜立同學,提出問題:「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因為太快的資訊而感到飄搖不定。台灣的定位何在?台灣的未來何在?台灣的競爭力何在?如何才能有效地增廣視野、擴大格局呢?」

讓我試著答覆。台灣的定位有二個看法:一個是外國如何看台灣,一個是台灣如何看自己。可惜,自1996年李前總統提出「戒急用忍」後,就阻礙了兩岸資源的整合及速度。同一時期,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今日已成了「世界工廠」「外人投資最高的地區」「左右世界景氣的龍頭」。在這情勢下,外邊看台灣,台灣被邊緣化中;內部看台灣,則因近十年來政局不安,使台灣多年累積的自信與生命力快消耗殆盡。我1950年代當大學生時,台灣面對的是貧窮;此刻,台灣面對的是內耗與自閉

――包括年輕人都不想出國讀書。

「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是扁宋獲得的共識。在「維持現狀」的共識下,對岸的《反分裂國家法》變得是「無用武之法」。台灣的政黨與人民,應當從此以後,堅守這個共識,面對滑落中的現狀,全力投入台灣競爭力的提升,不再陷入統獨爭議、省籍情結等政治口水戰中。「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在世界市場上能創造出每人平均財富的能力。競爭力愈強,創造財富的能力愈高。台灣的每人所得在過去十年徘徊在1萬3000美元左右。十年前,台灣每人所得領先南韓3000美元,現在竟然南韓領先。這令人失望的成績,國民黨與民進黨都要負責。

競爭力的升降可由各種經濟與科技指標等來評估,但我常說:競爭力取決於生命力與惡勢力的搏鬥。從表中列舉的16項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台灣社會的競爭力是陷入困頓。

年輕人要增廣視野與大格局,還是要下定決心:「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在1998年出版的《新台灣人之路》一書中,我鼓吹「新」台灣人的出現:新台灣人是悲情不再的務實者,更是左右台灣未來命運的新主人。他們深知:轟轟烈烈的一生,不是重演歷史劇,而是要改寫充滿台灣生命力的新劇本。

「新」台灣人到底在哪裡?事實上就出現在你我的前後左右,他們就是無數的你與無數的我。林同學,你準備好了沒有?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