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近突然注意到韓劇的崛起,與自己電影的沒落。由於電影產值龐大,新聞局長也說要加強,但要加強何處?我認為應是編劇。台灣電影的故事大都簡單,不扣人心弦。我愛之深,責是恰到好處。
舉例而言,從小,我就是成龍的電影迷,從早期的《醉拳》《蛇形刁手》,到中期的《警察故事》《A計劃》《我是誰》以及最近的《皇家威龍Ⅰ》《皇家威龍Ⅱ》我一部都沒錯過。但我最近突然替成龍擔心起來,他過去的電影的故事大都簡單,不太懸疑,也不考究史實,淡化專業知識,號召的是他搏命的演出及逗趣的武術。但他現在已經51歲了,我不禁擔心他仍能搏命演出多久?
我直覺地認為,他應該更重視劇情。讓我以《皇家威龍Ⅱ》為例子說明。劇中在專業有一些小瑕疵,我提出可供參考。第一,劇中一開始說1887年的紫禁城,接著演出義和團的潛入殺人,但義和團約略出現在1900年,二者有十三年的差距,時間不太配合。其次,劇中不斷重複成龍詢問另一男主角歐文(Owen)「救公主的『皇帝的黃金』為何不見?」就專業知識而言,其實中國本身產金極少,是以銀為主要法定準備,所以中國是全世界最後一個放棄銀本位的國家。許多武俠片的大俠均是給店小二紋銀十兩,再說不用找了,甚少給黃金。黃金在中國的珍貴也可以由另一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看出。在最後一劇中,年邁的乾隆皇帝贈送一錠金子給更老的、將告老還鄉的劉羅鍋。由此可知,連皇帝出手贈金也只能贈金一錠,則金在中國之稀少不可言喻,所以一大箱「皇帝的黃金」幾乎不太可能。
票房保證∕專業加無限想像
前述二者雖有點偏誤,但也還好,第三個則錯誤大了。由於成龍一再追問黃金何處去了,歐文回答「Zeppelin」。
這回答其實有其有趣的一面,Zeppelin其實是德國人齊柏林之姓,他發明了螺旋噴氣飛船,歐文用黃金買了這飛船公司的股票,但這飛船的發明是在1920年左右,此時國父孫中山先生已建立民國,由附圖大家可看出Zeppelin約略1920年的字,則Zeppelin如何在清朝出現?上述的劇本疏忽之處,想必是編劇待遇不佳或時間緊迫而憑想像推敲而來,但這也更說明成龍電影無法有更大格局之原因。電影《魔鬼終結者》中,阿諾不但有打鬥,更有無限想像的專業及劇情,這才是此片全球賣座之處,而非只是賣弄阿諾肌肉男的打鬥。
重視專業內容、加上一些事實,及一些穿鑿附會,使人們有無限想像空間,這才是電影可長可久之道。最近才下片的、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國家寶藏》不正是如此嗎?這道理也適用任何一行業。舉明星大S為例,她今年寫的美容書一出來,號稱賣到二十萬冊,我想這一定是內容有過人之處(專業),而絕非只是粉絲捧場,因為看的人有一個想像空間:將來我的肌膚也會像她光滑美麗。
再回到《皇家威龍Ⅱ》,其實劇中有一幕倒是原本可多發揮之處。歐文買了齊柏林公司股票,他說只要齊柏林一起飛,將來必可賺大錢,又說:「誰會去買那毫無前途的鐵路股?」但在金融歷史上,Zeppelin股價從沒大漲過,反而是鐵路股在1830年的英國、1870左右的美國都曾狂飆過。鐵路股的狂飆,更可以以1870年普魯士的俾斯麥攻打法國的拿破崙三世為例,普魯士利用鐵路將三十萬大軍一週之內送到普法前線,擊敗了法國,法國割讓亞爾薩斯及洛林二省,同時賠償50億法朗,這些大量資金流入柏林,使德國股市大漲,鐵路股更是狂飆。這是金融史,歷史系沒教,金融系也沒教,一般編劇看的書又可能太偏文學,不曉得這一段,所以有才華的編劇要尊重。
但有一點要提出,雖然歐文投資錯誤,但這不能怪他,大家試想在1999年,你會買網路股或傳統股?我問了路人甲、乙及丙,都一致回答網路股。但在2000年初,網路股的崩潰,傳統股的大漲,證明人會被願景所迷惑。歐文面對遠景無限的齊柏林及毫無想像空間的鐵路,自然選擇了前者。其實,成龍大可扮演參加普魯士的軍隊,由於他的中國功夫,而非鐵路,才使普軍獲勝。
最後,為何國內不易有好的劇本?這必須請專家來討論,但問題可能在於國人沒有追根究柢的心態,沒有好奇心,可能是喜歡標準答案……,更重要的可能是編劇動機不足,如薪水太少,尊敬也太少。看看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的《獵殺紅色十月》,其中海軍潛艇作戰的軍事知識之豐富,令人咋舌,也難怪美國海軍官校將此
書列為必讀之小說。電影應是一些專業,一些事實,一些想像,再加上組合它們的能力,當然不能忘了一些胡椒、鹽、香料(性、愛情及暴力)及幽默自嘲即可完成,但這些,國人缺了哪幾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