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11之前, 黑色、冷調、淡漠道盡了紐約的性格;911之後,紐約雙子星天空上的煙霧,像是噴霧般,柔化了紐約人冷漠高傲、自我主義的稜角。
告別911,迎接「艾」人
歷經傷痛的紐約人,向溫情靠近,在甜美滋味裡,品嘗如同美夢般的幸福。紐約,曾是聲嘶力喊的龐克搖滾聖地,張開雙手擁抱小甜甜布蘭妮(Britney Spears)的甜美、辣妹(Spice Girls)的性感,讓靈魂窩在甜膩裡沉睡,讓那場黑色的悲劇逐漸褪色。
整個紐約洋溢著溫暖,還有努力營造幸福的氣味。然而,這畢竟不是紐約的性格,這畢竟只是紐約一時的遁出紅塵,在安靜的氛圍裡靜思,同時也一點點蘊積出厚實的能量,來自加拿大的搖滾小精靈艾薇兒(Avril Lavigne)輕輕一撥弄,就引爆出沉睡中的怒吼,在北美造成「艾薇兒現象」,延燒至全世界。艾薇兒首張專輯《Let Go》,蟬聯22週美國專輯Top 10銷售榜,並榮獲2002年全美唱片銷售第三名。
她在紐約水牛城舉辦的演唱會,引爆萬人瘋狂,同樣的搖滾魅力,以紐約為起點,更震撼了全世界。台北體育館中,艾薇兒在大雨中搖滾出的熱力,還餘溫猶存。
紐約客本色:做自己
強烈的龐克搖滾色彩、爆發力十足的靈魂、狂野不羈酷到骨子裡的外形,如此鮮明的個人色彩,讓艾薇兒極為亮眼,在眾人腦海裡刻下鮮明的影像。16歲的艾薇兒,在紐約曼哈頓的錄音間裡,以兩首歌曲的試唱得到後來合作Arista唱片公司老闆瑞德的青睞,一舉成名躍上國際舞台。艾薇兒說:「我要穿出本色,做出本色,唱出本色。」這樣的宣言,似乎就是紐約一向所主張的,也像是喊出所有人心中的想法。艾薇兒的音樂,成為掙破沉悶生活的巨大動力。
波西米亞民族主義作曲家德弗乍克(Antonín Dvorák),於1892年來到紐約,創作出《新世界》交響曲,成為全人類的交響曲;大提琴家馬友友六歲那年,全家從法國搬到紐約,在紐約接受專業的音樂訓練,成為國際知名的首席大提琴手。紐約,那種包容的力量,吸引懷抱有夢想的人到這裡,蘊積能量,然後引爆,艾薇兒當然是其中之一。曾經貼滿搖滾樂團「Thedoors」海報的紐約街頭,如今,艾薇兒的身影最為搶眼,也證明了「搖滾不死」,在靈魂萎靡、物慾滿溢的世界裡,永遠象徵一個生機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