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追溯到1950年代,好萊塢有一齣歌劇叫「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沒有任何行業是和演藝行業一樣的),因為十分叫座,「Show Business」一詞開始大量被沿用至今。鏡頭拉回現在。細數這半個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環境逐漸演進,從產業到公司、從公司到個人、個人所面對與他人及團隊的關聯性,以及個人與自己的關係,無一不起了極大的變化。
在這變化裡存在著許多動能,除了人類追求良善與向上提升的本能之外,有很大的刺激源是來自競爭。激烈的競爭的確提供了助燃劑,使得現在的行業或個人,都需要或開始具備更多樣化的特質,其中一項,剛好跟上述那1950年代的叫座歌劇相反,那就是──There’s No Business Is Not Like Show Business(沒有任何行業是和演藝行業不一樣的)。
影帝湯姆漢克的啟示
先來看看湯姆‧漢克(Tom Hanks)這位在好萊塢及全球影壇都備受推崇的優秀演藝人員。湯姆漢克是影史上第二位連續兩年獲得奧斯卡影帝頭銜的演員,分別在1994年的《費城》裡飾演一位罹患愛滋病、爭取人權的律師;以及1995年《阿甘正傳》裡除了令人難以忘懷的精彩演出外,還有他那句著名的台詞「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會拿到什麼)。究竟是什麼樣的條件,讓他能夠在如此激烈的奧斯卡影帝競逐中連莊兩年?他又是如何辦到的?
讓自己什麼都能演
扎實深厚的表演底子當然是湯姆‧漢克的基礎,但其他優秀或更資深的男演員,在這方面無疑也是一樣專業。因此,湯姆‧漢克真正能勝出的關鍵,應是在專業之外,更展現了過人的勇氣,挑戰兩個南轅北轍的角色,使得他能成功詮釋出落差極大的性格類型,超越以往大家對他的想像;也在演員的專業之外,證明了他有絕對能力去賦予任何角色的「差異能見度」,不但對他的演藝事業大幅加分,同時使得他連莊影帝兩年。
因此,想要在一級戰區裡脫穎而出、產生影響力,「演好」自己一向擅長的角色,只能算是達到基本需求。能夠展現更大的彈性與突破,甚至具有創新的張力及無窮的可能性,這些在以往被視為進階需求的能力或特質,在今日,對任何想要大幅拓展的公司與個人而言,卻幾乎已快成為「基本配備」了。也就是說,除了對單一角色具有「入木三分」的功力之外,其實更要做到的,是面對多重角色時,能真正發揮「演什麼,像什麼」這般開闊又專業的氣度。
CEO以身作則的示範
在我過去將近七年服務於台灣IBM外商公司的生涯中,有一年我兼任福委會主委一職,這是一個帶領公司不同部門三十餘位同事的統整性角色,也因為這角色所需,在那一年裡,我與IBM台灣總經理許朱勝及眾多高階主管有了相當密切地互動。在一次聖誕節前後舉行的年終晚會上,Jason(許朱勝的英文名)不但欣然應允擔任一個從未嘗試過、頗具突破性的角色──Live B and主唱,並主動提議邀請當天特地從北京趕來參加年終晚會的IBM大中華區總裁周偉焜共襄盛舉。接著我開始著手找出公司裡具有樂器演奏能力的同事,共組此一臨時樂團,包括我自己也擔任鍵盤手及共同主唱;然後選曲,準備進專業練團室排演練唱。
每一次練習都投入
然而時間緊迫,我們大約只能安排六到七次的進團室練習,於是我只挑選兩次排練時段給Jason,請他務必親自到練團室來練唱。但其實我心裡仍深怕他抽不出空來,甚至因太忙而降低加入的意願。但第一次進團室練習時,他不但準時到達,在配唱過程裡,也完全不像沒唱過Live Band般地投入排練;在當次練習結束後,Jason馬上詢問我下一次排練的時間。我跟Jason說,他的第二次是四天之後,但他說是「我們」的第二次,於是我懂了,Jason希望全程參與,我便把所有到練團室排練的時間告訴Jason,並且附帶說明,我們所有團員會如預定的時間進行練習,而Jason則可以以他的公務為優先。
再忙也不能缺席
某一天晚上10時許,我們大夥仍在練團室裡排練,突然Jason推開厚重的練團室吸音門,精神奕奕地走了進來,他連說不好意思,晚上有個客戶的重要餐會剛結束,所以現在才趕來。接著他脫下西裝外套,鬆鬆領帶,隨即加入練習中的我們。另一次是假日的排練,Jason晚到了一會兒,後來練唱完畢,他才提起稍早在前來的路上,車子出了些狀況,他請司機逕自將車子入廠檢查,當天就不用特地接送他了,然後自己搭計程車趕到練團室,因此延遲了一會兒。
一家公司的最高主管,對公司與員工的承諾,當然不包括Cosplay或Live Band樂團主唱,但在這兩個例子裡,台灣IBM總經理除了對自己本份的專業之外,也以全心投入之姿,突破了刻板印象中高層主管高不可攀的形象。再加上他本身極具彈性的性格,在在都使他成為無論是後輩或任何人都可以學習的全方位楷模。
30世代競爭力的思考
誰說真正專業的人,只要固守本業就已足夠呢?即便已位居要職, 尚且能以創新思維拓展自我的可能性,對還年輕的我們來說,不是更該多元嘗試, 以熱情的態度創造工作「責任範圍」之外,可以額外加分的機會;以積極的投入精神,不排拒挑戰自己「一向擅長」之外的角色扮演嗎?
沒有什麼不能試
特別是這一代的年輕人,身處在一個主流趨勢瞬息萬變、競爭早已無國界的現實世界裡,必須具備把自己視為一個演藝天王般的思維,平時除了仍需踏實地扎根於專業外,還要不斷累積十八般武藝,遇見任何類型的劇本、角色,皆應大膽嘗試,才有機會發覺另一個勇敢創新的自己。
勇於挑戰自己,已然成為發現「更寬廣的自己」的捷徑。用經營演藝事業的思維,來經營自己,無論你現在身處什麼位置、什麼年齡、什麼背景或階段,就算沒有任何表演天分、表演經驗,那都只是過去的你;未來的你,就像電影《駭客任務》裡那個折彎湯匙的印度小孩,面對主角基努李維(Keanu Reeves)所扮演的救世主一臉不可置信的表情時,緩緩說出這段極富哲理的話一樣─Do not try to bend the spoon. That is impos sible. Instead, only try to realize the truth that there is no spoon. Then you will see that it is not the spoon that bends. It is only yourself.(不要試圖折彎這把湯匙。那是不可能的。相反的,只要努力意識到根本沒有湯匙存在的事實,然後你將會看到不是湯匙自己彎曲,而是你的意識讓湯匙彎曲。)
重新想像各種可能性
事實是,如果你真心想要成為新經濟裡更好又更新的自己,那你得給自己機會,隨時準備上台不可。不管台上需要你哪一方面的演出,是主角是配角,是熟悉或陌生,用心揣摩,盡心演出,告訴自己必須在演出的過程裡為自己找出橫跨不同專業、取材不同產業的創新可能。用現在的自己,孕育下一個階段的未來自己。
能用力擁抱「There’s No Business Is Not Like Show Business」信念的人,更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未來的海闊天空,以及人生裡的真正樂趣。就像管理學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在最近出版的新書《重新想像!》中文版裡,一開始便提到的:「……我也希望身處新經濟中的人,能釋放長久以來被學校與企業等機構消磨殆盡的好奇心與創造力,並由此找到樂趣。」嗯,是時候了!來個深呼吸,放鬆全身,保持自然微笑,該你上台了,準備好……5、4、3、2、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