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國際級的人文力量

影響力 3:靜思書軒

楊倩蓉
user

楊倩蓉

2005-08-01

瀏覽數 3,100+

國際級的人文力量
 

位於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新舞台的靜思書軒,是慈濟於2002年在台灣成立的第三家分店,也是全球靜思書軒工作人員的總培訓中心。在這塊號稱「台北曼哈頓」的信義區精華地帶,相較於眼前高聳入雲的101大樓,在它腳下距離不到100公尺的靜思書軒,格外顯得嬌小沈潛。然而,這家靜思書軒卻是平日在信義計畫區工作的上班族選擇中午休憩放鬆的場所。由於它不具任何宗教色彩,很多常客到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慈濟開的一家書店。

有一件讓常客感到不解的事,就是這家靜思書軒到底有多少工作人員?

志工來自四面八方

靜思書軒的坪數不大,卻常常看到身穿白襯衫、藍圍裙的年輕工作人員忙碌愉快地穿梭其中,有時只是四、五人,有時是八、九人,遇到星期假日或是舉辦重要活動,例如週末靜思書軒舉辦的心靈講座,則多達一、二十人。

還有另一件更令人不解的事,這家書店的工作人員似乎都很年輕,而且不乏英語流利的人。

原來每家靜思書軒的正式工作人員不過四、五位,但因為它是非營利組織,並且又以書店平易近人的面貌,吸引不少志工道合的年輕人與上班族,利用假日閒暇時間前來擔任書店志工。這些志工來自各行各業,像是機師、公務員、金融業、科技新貴,以及餐飲業等,其中有不少原本是常客,到後來忍不住也開始嘗試擔任志工的滋味。

而在寒暑假期間,志工人數更是達到高峰,這群善用人脈與溝通工具的年輕志工,號召了不少回台度假的海外學子一齊加入,使得小而美的靜思書軒散發出年輕人勃發的朝氣。

分享關懷的實體虛擬

作為非營利組織,靜思書軒自然不是以販賣書籍與飲料為目的。

負責規畫全球靜思書軒的大愛電視台總監姚仁祿說:「其實, 靜思書軒賣來賣去並沒有在賣什麼東西,因為它並不賣吃的,只有少量的書籍與簡單的飲料,其實是一種實體虛擬。」

這種實體虛擬是宗教性非營利組織走入大眾的另一種新嘗試,由於現代社會在社區的設計上,並沒有一個可以拉近彼此距離的公用客廳,所以用一般人習以為常的書店形式,吸引大眾走進來感受它的平易與特殊之處,姚仁祿認為這是非營利組織的重要責任。讓大家在這裡能體驗到關懷的感覺,這部分在企業裡也許正在消失,因為要競爭;在家裡也慢慢失去,因為人口愈來愈少,但去其他地方又會有失落感。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我們設計靜思書軒這樣一個書店,讓大家進來不是分享產品,而是分享一個感覺。」姚仁祿說。

不帶色彩的大愛工作

曾經兩次擔任心靈講座主講人的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也對靜思書軒留下深刻印象,他覺得慈濟在發展靜思書軒上有很周全的考量,「因為靜思書軒架上的書除了慈濟的出版品外,還有外界出版的好書,可以增加一般非宗教人士進來的意願。」

在台灣,具有宗教性色彩的非營利組織,在民間社會發揮了極大的力量,從慈濟、佛光山、法鼓山到世界展望會,都有完善的管理組織在運作,吸引許多對宗教有熱誠與使命的人參與。

然而,宗教雖可以吸引有相同信仰的人進來,卻也可能成為一道阻隔的牆,讓不喜宗教色彩的人徘徊於門外。

慈濟基金會做為國內最大的非營利組織,自然也希望能夠海納百川,接引更多人參與非營利組織的大愛工作。特別是30世代的活力與熱情,是非營利組織在拓展國際化腳步的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人才需求。

不強調宗教色彩的靜思書軒,又有30世代的活潑身影,慈濟走出了宗教性非營利組織的新方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