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來,台灣的企業、社會、每個人,都看到了品質、品牌、品味和美學的成長軌跡。我搭計程車來演講途中,在車上聽到台北愛樂的音樂。我請問計程車司機為什麼聽台北愛樂,他說因為聽台北愛樂讓他不會睡覺,有一種亢奮的感覺,有一種力量。我覺得台灣的美學、品味已經慢慢走入各個階層,代表台灣開始擁有美學代表的競爭力。
五年前我開始從事演講時,主辦單位最喜歡我談創業,或如何在一年內賺1億元的題目,大家對賺錢的事情充滿了興趣。這兩年我演講的題目,開始慢慢談美學、談品牌,表示台灣人已經開始重視這一塊了。
經營之道,品質優先
每個人在自創品牌的時候,需要一種感覺,一種熱情,一種精神,這樣的態度是能否執著於創造品牌,最關鍵的一點。這是一個品牌的世界,品牌代表著產品的形象,它傳遞產品的訊息,引起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同與期待。
當這個品牌有價值的時候,透過很多設計來傳達,不只是產品的設計,包括行銷的設計,和各個細節上的設計。海尼根前董事長Freddy Heineken說過:「對我來說,一瓶品質低劣的海尼根,就等於是對我個人的侮辱。」每一個經營者若能具備這般的使命感,重視每一個細節,不斷地傳達這樣的感覺給所有員工時,就能經營出有品質的品牌。
品牌經營,從人開始
品牌是企業價值的延伸,必須透過人類的價值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力。品牌講求「感覺」,人具有味覺、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五種感覺,必須充分用這五種感覺吸引消費者,讓他們看到品牌時,有一種聯想。
品質同時是品牌的基本要素。必須透過企業嚴苛的執行才能全球化,走上全世界的舞台。而品牌經營要從人開始,具備五個M:Man(人才)、Merchandise(商品) 、Management( 管理)、Marketing(行銷)、Money(金錢)。此外,還要有膽識,這不只是勇氣而已,還要有決策的力量,也就是知識。你有沒有勇氣去做改變,有沒有勇氣去執行,有沒有勇氣去判斷,你有沒有相關知識的力量在支持你做決策,所以我認為膽識非常重要,每個經營者都要培養自己的膽識。
右腦思維,決定市場勝出
如果只用品質來傳達,夠不夠呢?假如只以品質作為差異化的訴求,仍不足以建立品牌的個性。
因為品質往往可以被控制,例如透過技術、商品的檢查、流程的改善,品質都可以被標準化。最難的、不能被標準化的是品味與美感。台灣過去在產業上,可以透過很多管控,例如ISO,達到一流的品質,可是卻往往在品味上缺席,這和整個大環境有關。台灣不斷在做一個教育: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最好的數量和品質,可是一直缺乏對美感直覺方面的教育。因此我們缺乏文學的素養, 缺乏對藝術的重視,缺乏右腦的思維。
風格時代,做我自己
經營品牌還必須先把企業本身定位出來,這和年齡沒有關係。一個人可能60歲,但是他的心理年齡、時尚年齡是年輕的。以品東西家居為例,我們規畫產品的整體觀念是擁有自有品牌和商品,追求美感,為新型態生活概念的人提升生活品質與空間。畢竟在風格的時代,更重要的是,做自己人生的主人(Be the master of your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