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民間如何自力救濟

林婉蓉
user

林婉蓉

2005-09-01

瀏覽數 2,400+

民間如何自力救濟
 

台灣、韓國、香港、日本都是儒家文化盛行的地區,即使存在著傳統傳宗接代的壓力,生育率卻節節下降。「日本的例子會令人毛毛的,日本政府努力那麼多年,生育率都沒有起色。」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毓秀說。接觸過多電視、電玩、漫畫上的虛擬人物,導致大腦缺乏感受真人面孔、情感與想法等刺激,而缺少人際互動的技巧與身心關懷,是劉毓秀認為影響生育率的原因之一。受多媒體影響太過,不擅與人交往,自然不易結婚,生育下一代的意願也低落。劉毓秀建議,照顧小孩,請把電視關掉,並注意過濾孩子上的網站、看的節目。

課後照護是缺口

忙於打拚事業的父母,可能沒有多餘心力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光是托育和課後照顧都讓他們傷透腦筋。生了孩子,父母還是得工作,而一般父母的工作完全無法配合孩子的作息。劉毓秀指出,公立幼兒園以及國小,下午4點到5點就放學,星期三下午老師要進修,寒暑假還不收托,或只上半天。這樣的安排,完全以老師的需求著想,沒有考量到家長的立場。

家長只好把孩子送到保母家、私立幼兒園和安親班,然而托育和課後照顧費用對一般家庭來說,都是沈重的負擔。「我女兒念三年幼兒園,就花了我50萬元。」任職於信誼基金會的張振芬表示,女兒第一年念公立幼兒園,但是四點就下課,「請問哪一個爸媽可以4點去接小孩,除非不上班。」現在女兒即將上小學,還是面臨課後照顧的問題,「你知道小學生一個月安親班要多少錢嗎?快1萬2000元,簡直搶人!」張振芬不禁嘆道:「誰敢養小孩?我生一個就怕了。」

彭婉如基金會推動社區保母、社區托兒所、課後照顧、家事管理和居家照顧,希望能減輕婦女的育兒和家事的負擔。不過受到民間業者強烈的質疑和反對,目前已結束社區托兒所和課後照顧的業務。「我曾經有個學生,他是40多歲的在職研究生,自己也在幼教界,有一次他就告訴我:『安親班很好賺,你要推行這些事,小心性命安全。』」劉毓秀說。

父母必須彼此互助

政府應當創造適合生育和生活的環境。舉例而言,1983年,瑞典政府開設爸爸訓練班,由護士擔任講師,提倡父母共同育兒。經過檢討,1993年時爸爸訓練班改由有育兒經驗的爸爸來教,效果更好。此外,北歐各國的社區托育政策,將托育責任從單一婦女身上解除,由全民共同分擔。劉毓秀強調,這些做法,才能鼓勵整體社會的生育率,「一般人民沒有能力,國家社會若沒有擔負起責任,只是死路一條。」

在政府無法建立良好的支援系統前,父母只能先靠自己,合眾人之力自助助人。劉毓秀以自己為例,在學校,她加入家長會,透過組織影響學校;在社區,她是愛鄉協會的理事;在國權組織裡,她領導彭婉如基金會。劉毓秀建議,「父母要花心力參與,不是每天看八卦新聞,這是為了小孩,為了自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