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居家設計絕對不是用來養小孩的。廿三坪的空間裡,充滿著30世代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與個性,多層次的裝潢隔間、多稜角的家具、易碎的桌上擺設、不耐髒的米色布沙發、唯一一間主臥房,與井然有序的CD收藏與書籍,在在說明了這是一個沒有小孩的家庭。假日的午後,從客廳的窗外可以眺望美麗的淡水河口,從事唱片業的女主人鄭繼文與高科技業的男主人宿志銘,神色間盡是有孩子的夫妻所無法擁有的怡然與愜意。
結婚七年,對於不生育至今未動搖過,同樣33歲的這對頂客族夫妻看起來仍像是一對年輕情侶。從買房地點到規畫室內設計,男主人完全是依照兩人的喜好作為第一選擇,相較之下,有小孩的父母多半會為了孩子而遷就學區。每年固定到國外旅遊,用半個月的時間來舒緩工作壓力,對於有幼兒的年輕夫妻,是一種奢侈,因為小孩需要看顧。
沒把握下一代會更好
「我們並不想鼓吹大家來做頂客族夫妻,只是選擇不生育而已。」宿志銘說。只是這種選擇的背後,有時代的因素。宿志銘說:「雖然現在工作穩定,但是我們沒有把握下一代會過得更好。」
上一代在養育這一代時做了很多投資,也看到了很好的效果,鄭繼文說,過去稍微努力一點就可以佔到好位置,得到穩定的工作;現在努力之外,還得加上運氣。
更何況,他們看過有錢人是如何栽培小孩,讓他們變成一個優秀人才,「如果沒有達到這樣的財力去養小孩,我會很痛苦。」宿志銘說。走過1980到1990時意氣風發的電子產業,晚出社會的宿志銘依舊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但是他沒有把握這樣的工作機會在下一代會不會捲土重來。此外,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點是──現在的30世代會碰到不少外派的問題。
奉養父母更從容
「如果明天他被外派到中國大陸去,我可以立刻收拾好一切跟隨前往,因為我們沒有小孩的後顧之憂。」鄭繼文說,她也指指自己說:「我也可以隨時到異地另起爐灶。」相較之下,許多有小孩的友人就沒有這麼輕鬆了,有人因為家庭分隔兩地而失和,生活與經濟壓力都因為外派而成為重擔。
但是他們並不是不願意負責的30世代。
「沒有養小孩所多出來的預算,可以讓年邁的父母得到更好的奉養。」雖然是頂客族,但是夫妻倆都各自奉養自己的父母親,每月有一半的時間要回家陪伴父母。
幸運的是,雙方父母也從未給予他們養育下一代的壓力,宿志銘說,有些友人也不想生小孩,但是迫於雙親壓力,只好勉為其難生育,有了小孩就得被迫去調整原來的生活步調,失去了個人自由。
這個個人自由還包括假日兩人在淡水河畔愜意散步、開車到東北角享受僻靜海灘風景,又或者只是在客廳裡放置心愛的黑膠絕版唱片與抽抽心愛的雪茄。至於沒有小孩會不會有遺憾?兩人立即搖搖頭笑了,至少到目前為止,都對這樣的選擇很滿意,他們也覺得小孩很可愛,但不一定非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