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年輕的同事和他的直屬老闆長期不合,他的老闆對細節要求很多,年輕的同事認為是彼此的「化學成分」不對,老闆才會故意找碴。有一次他實在受不了,直接頂撞回去:「如果你認為我做不好,你乾脆找別人做吧!」
我得知此事,力勸他不該出言頂撞,必須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即使心存不滿,應該心平氣和地向老闆提出:「這件事到底是哪裡不對,我們可不可以坐下來好好討論?」而不是意氣用事,讓老闆下不了台。
用心體會對方
「如果我是你的老闆,聽到你這樣頂撞也會不爽,懷疑你是不是想搞叛變?」我建議他不如多看少說,用心觀察學習,試著模擬老闆的想法,配合老闆的腳步,用心體會老闆為什麼會這樣想?那樣想?深入瞭解老闆的做事風格。
人不可能一樣,思考模式絕對有差異性,即便是一對夫妻,雙方也要互相體諒,很多事情要學會讓步妥協,退一步海闊天空,老闆看的是全面,員工看的是自己,只有彼此都站在同一個角度來看,雙方才可能得到共識。後來,我的朋友採納了我的建議,果不然,老闆認為他表現很好,雙方關係大幅改善;不久,這位年輕的朋友也被拔升,當了別人的老闆。
彼此充分的了解與適應
我在IBM曾有一位老闆級的客戶,個性比較執拗,曾經有很多業務代表想去拜訪他,都吃了閉門羹,怎麼也見不到他。當我接到這個任務指派,就花時間先去分析這位老闆的背景,試著了解他,發現他平日很喜歡研究電腦,經常把電腦拆組。我第一次去見他,就抱了幾百頁他曾提過、有興趣的電腦相關資料,他相當高興,談話氣氛很愉快,最後也順利做成了生意。就像平日對待客戶一樣,我們都知道要儘量投其所好;若是能把老闆當成你的客戶,當成一個重要的課題,學習如何管理他,歷練他,適應他,欣賞他,很多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更何況,人與人之間的「口味」沒有永遠的,需要慢慢地接觸才能「品嚐」到對方的好處,總是要經過一段磨合期,給對方時間和空間讓「化學成分」發酵。
維持中立,不論是非
我的朋友過去有一位老闆,為人正派,但因為個性過於強悍,十分堅持己見,經常和上層唱反調,雙方的關係處得很不好,讓上層不勝其煩,後來這位朋友的老闆因為工作上出了一點小瑕疵,結果卻被當成把柄,上層利用這個小辮子摘掉他的烏紗帽,逼他「走人」。
我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震驚。在一般員工心目中,都認為他很替員工設想,是一個非常有擔當的領導人,這麼認真的人怎麼會被「請走」?好在後來他找到一個很不錯的工作。
由於作風理念不同,老闆和老闆之間也有矛盾,也會暗中互較高下。有一段時間,我正好遇到兩位老闆輪替,新任老闆批評前一任老闆做事沒章法,缺乏制度;但前任老闆個性精明,替公司立下過很多汗馬功勞,業績極佳。我夾在他們之間有些尷尬,十分為難。為了不得罪雙方,最好的方式就是維持中立,不雜任何是非評論。
在我看來他們都沒有錯,每個人所處的立場、想法、位置不同,很難說哪一個是對、是錯。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領導人才,開創時期就是需要打江山戰將型的人才;一旦江山底定,需要的就是守成型的領導人才。
別把不合當武器
暢銷書作家王文華說過一句話:「當別人不贊同你的想法的時候,並不表示別人就是墮落。」在職場上,你的老闆今天的位置爬得比你高,就表示他具有某方面的本事,絕對不需要跟他正面衝突,儘量聽他的,態度上要尊敬他,千萬不要傷及他的自尊,否則就是最大的敗筆。萬一你和老闆意見相歧,不如私下溝通,態度委婉地表達。偶爾有些意見不合是難免的,老闆也有老闆的難處,老闆要管理這麼多員工,總是會得罪或犧牲某些人,不必跟他硬爭到底。
如果老闆不但不聽建言,還經常做錯決策,而大家都認為你的看法是對的,恐怕這個老闆真的是個糊塗蛋,那你最好還是不要繼續為他賣命,趕緊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