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經濟評價的出版,有三波趨勢。第一波集中在一九八○年代,評價多半一面倒地溢美日本的經濟表現與企業特質。
第二波從九○年代初期開始,對日本的評價出現大逆轉,大多是貶多於褒。目前,出版界正開始第三波日本評價,試圖解釋泡沫經濟後的日本企業黑暗層面與危機。
有趣的是,這波出版熱潮多半是以企業小說的體裁出現,並且揚棄標榜企業成功故事的窠臼,專挑暗潮洶湧的黑暗面來處理。去年,日本作家高橋憲行在《崩壞之日》一書中預言,一九九八年三月,日本經濟將全面崩盤,國民平均每人要負擔高達三百三十萬日幣的驚人國債。高橋以金融為中心,描寫日本經濟的崩潰將引發種種政治動盪與軍事事件。
而另一本小說《日本企業的黑暗面:三部產業小說》,是由三篇小說組合而成;小說內容是根據日產汽車的故事,從企業的基層工人觀點著手,闡述日本企業的黑暗面。發生的時間是在一九八○年代,日幣急升一倍,日本汽車製造商無法提高出口價格,只好採取激進的措施,削減成本,因而引發一連串的鬥爭與紛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