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一定要買醫療險!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呂至剛感嘆地說,因為見過許多發生意外卻沒有保險,以至於要負擔高額醫藥費的年輕病患,呂至剛發現,「30歲的年輕人知道要買基金,卻不知道要買保險。」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
為了避免意外帶來的雙重傷害,保險可說是年輕人必備的自保之道,因為早一點準備,就少一分損失。即使是抱定單身主義、沒有撫養責任的年輕人,也無法避免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 這時醫療費、住院費、加上休養期間無法工作所造成的損失,都是一筆為數不少的開支。
再加上若是下有子女、上有高堂,沒有保險的支援,一個人的意外很容易就拖垮了整個家庭。有鑑於此, 許多年輕人現在也慢慢有了保險的觀念,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調查,購買保險意願最高的族群,就是擁有第一份收入的社會新鮮人(約占40.1%)。
但是,保險不是隨便買買就好,年輕人該如何在最少的預算、最多的選擇裡,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保單呢?
責任多大,保險就買多大
究竟要怎麼買保險呢?「看你的責任有多大。」大都會國際人壽市場推廣部資深經理熊士釗說。簡單地說,就是想想自己若發生意外,有哪些親人的生活會受到波及(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父母或子女),這些人都是需要保障的對象。責任愈大,買的保險就愈多也愈貴。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那只要購買醫療險就夠了。
因此購買保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照顧家人。保誠人壽市場行銷部襄理陳怡妃表示,像身後事的費用、父母、配偶、子女的生活所需、債務或遺產的費用(房貸、車貸、卡費、遺產稅)等,可以讓保險來分擔。再來是照顧自己,一旦不幸生病、發生意外,或診斷出大毛病時,相關的醫療費用、請假扣薪、還有收入中斷的補償,都可以轉嫁給保險,才不會造成家人的負擔。
這兩項重要的目標都照顧好後,行有餘裕再做投資理財及退休的保險規畫。
哪些保險非買不可?
那麼,哪些保險對年輕人而言是一定要買的呢? 如同前述,國泰人壽營業企劃部諮詢主任郭國榮認為,「對年輕人而言,重大疾病壽險是非買不可的第一張保單。」因為這個保單為罹患七項重大疾病患者提供即時的財務支援。
除此之外,定額給付的醫療險也有必要。因為生病住院通常會造成全家人的負擔, 為了照顧病患,家人必須中斷工作、上班族要請假、做生意要中斷營業、有小孩要托嬰或送安親班……這些額外的損失沒有辦法向保險公司申請,如果可以透過免收據的定期定額醫療型商品來分攤,就可以把家庭經濟的傷害降到最低。
另外,癌症發生的機率也愈來愈高,郭國榮認為,未來平均每人因為癌症所支出的醫療費用絕對會比過去高,因此如果忽略了防癌險的規畫,難免保障會有缺口。這些最基本的保障具備了以後,再來考慮投資型保單和儲蓄險。
1. 非買不可的保險有:定期險、意外險、意外醫療險、終身醫療險、防癌險
2. 以下可視需求購買:儲蓄險、投資型保單、一年期健康險
需求不同,買法不同
郭國榮認為,不同的時期保單的額度要調整才行。因為這個世代是由單身進而成立家庭的階段,因此變動比較大。做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的年輕父母,如果有新的孩子出生,必須時時調整額度。
從前的做法是多買一張保單來因應,不過現在有「變額型萬年壽險」, 如果保障需要提高,只要原來的保單每月多扣一點錢就可以提高保障。這樣一來,兒女成年、負擔減少後, 就可以自己調降保險額度,將這筆錢挪做退休用途。
有小孩的家庭,孩子的醫療險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如果經濟能力許可的話,可以用儲蓄險來規畫高等教育的費用。儲蓄險雖然不是高獲利的理財工具,但可以積少成多、專款專用。
而對那些晚婚或不婚者,因為沒有家庭的負擔,身故的保障不用太高,但是自己可能用得到的醫療險、重大疾病險是必備的。如果計畫單身者最好還要加上長期看護保險。
如何挑選保單?
確定要買的保險之後,還有下列因素要考慮清楚:
1需求:依自己想保障的項目、風險屬性來選定險種。(依上述或參考圖一)
2金額:建議不超過年收入1∕10,加計貸款還款額不超過月薪1∕3。
3保障期間:保險保障的時間至少要大於貸款年限、子女成人年數。
4繳費期間:若期間較長,每次需繳的金額較低。
5特別險種需求:例如常出國者可以在壽險的主約下附加高額意外險附約,這樣就不用每次出國辦一次旅行平安險;而有房貸的家庭,可以針對尚未清償的房貸餘額準備一份等額的壽險,這樣萬一繳不出房貸時,房子才不會被查封拍賣。
6注意優惠: 例如有些公司提供「高保費優惠」,就是同一張保單的總保費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再享有1~3.5%不等的保費折扣,可以好好利用。
如果還是不知道自己應該買哪一種保險,不妨透過圖一來自我檢測一番,相信你也可以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