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董陽孜,為「沉墨」打破沉默

楊倩蓉
user

楊倩蓉

2006-05-01

瀏覽數 5,000+

董陽孜,為「沉墨」打破沉默
 

如果說文字是平面的,書法是沉靜的,偏偏書法家董陽孜的墨寶卻能夠讓這沉睡的方塊文字栩栩如生飛舞起來。她的字,每一筆劃都充滿了眉飛色舞的生命力,無論是國家音樂廳那幅引自詩經的豪邁逸品,或是「雲門舞集」、《牡丹亭》、公視節目「孽子」的題字,愈來愈多人透過她的書法,進而重新省思文字背後代表的文化意義。

剛毅大氣,人如其字

董陽孜作品廣為中外人士收藏,前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認為:「董陽孜企圖用最前衛的方式去表現書法人文藝術的價值。」而擁有董陽孜多幅墨寶收藏的誠品書店董事長吳清友更是讚嘆:「董陽孜的書法在有限的空間創造了無限。」就連電影《英倫情人》大導演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也是董陽孜書法作品的收藏家之一。

但對書法界不熟悉的人,每每在邂逅董陽孜渾厚剛毅的書法線條,驚艷之餘,總會誤以為這是出自哪位書法界老先生之手。個頭嬌小纖細、行事低調的董陽孜對此並不以為意,她說:「藝術只有好壞,無關乎性別年齡。」寫書法是從小就開始的興趣,董陽孜從來都沒有想過會因書法而出名,她只想浸淫在寫書法的樂趣中。偏偏名氣愈不理會愈響,很多出版社慕名想出她的傳記,她一概拒絕,說起話來字字鏗鏘的董陽孜率直地說:「等我死了再為我的藝術蓋棺論定吧,現在還早著呢!」董陽孜還真是人如其字,談吐氣蘊有藏不住的剛毅大氣,讓一般男子自嘆不如。

為書法傳承憂心

所謂「大隱隱於市」,書法造詣早已享譽中外的董陽孜一直以家庭主婦自居,被藝文界人士尊為董老師的她,振振有詞地說:「想想,有誰比我還熟悉菜市場的一切,我本來就是過著家庭主婦的日子。」 原本打算過著關門不理世事的生活,但這幾年董陽孜卻為了某些事而顯得有些著急。幾年前,董陽孜曾經向好友漢寶德教授埋怨說:「既然你在寫專欄,拜託為中國字講個幾句話吧!有了電腦不代表就得放棄書法,這不是選擇題,是可以並行的事。」

結果漢寶德告訴她:「現在連小學都開始學電腦了,你還要呼籲大家來寫書法, 有用嗎?」這就是董陽孜近年來最憂慮的現象,教改後,九年一貫教育連書法課都拿掉了,因為現在是科技的時代, 事事講求效率速度,寫書法需要靜心、研墨才能書寫,既不能當做吃飯的工具、也不屬於娛樂,看在現在一般人的眼裡幾乎一無是處。

坦承自己或多或少有一點排斥科技的董陽孜,到現在依然拒絕使用電腦,她家裡只有一具電話與一台傳真機,就連手機她都拒絕使用,董陽孜說:「我是選擇性地排斥科技,原則性地維持自己的個人生活。」省下上網的時間可以過有品質的慢生活,還可以多花點時間與朋友溝通。

但董陽孜卻很能了解現代人的心態,寫書法對小孩子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必須定下心來,不符合現代孩子習慣刺激的生活;老師也不喜歡上書法課,寧願拿來教實用的課程;就連父母也不希望小孩寫書法寫得衣服桌子都弄得髒兮兮不好清理。「我的一位外國友人已經誤以為書法是日本人發明的,」董陽孜憂慮地說:「我看以後連我們台灣人都以為書法是日本、韓國發明的了。」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讓年輕人認識書法之美

所以近年來董陽孜的書法字體愈寫愈大,許多人以為她的書法境界已經到了氣吞山河的地步,非數十尺長度無法為她的書法展翅,「其實我是寫給年輕人看的,我要讓他們看到中國字千變萬化的優美線條,如果不寫巨幅的大字,年輕人是看不到的。」董陽孜感嘆地說。為了這份苦心,她得提著一公斤重的毛筆在地上鋪好的巨幅紙上書寫,每每寫得大汗淋漓、雙腿疼痛不堪。回憶前年籌備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大型展覽,董陽孜說:「當時我寫完蘇東坡的『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些詞後,我的兩條腿幾乎都不能走了。」

當很多30歲左右的年輕人一進展場, 面對巨幅的書法「哇」地一聲時,董陽孜是憂喜參半,「有很多年輕人還是推著嬰兒車進來看展覽的,我擔心現在年輕人還有欣賞的能力,還可以哇出聲來,但是他們的下一代可能連接觸的機會都沒有了。」董陽孜說。

談到這裡,董陽孜顯得慷慨激昂:「我認為九年國民教育沒有書法課,等於是從小就剝奪這些學童的生存條件,身為中國人在中國文化的環境裡竟然不給他認識中國字的機會,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就連外國人雖然看不懂中國字,也懂得中國書法的珍貴。」董陽孜邊談邊舞動著一雙屬於書法家的修長雙掌,彷彿正在臨摹她的內心世界。令她不解的是,我們的世界真的是一個只講求速度的社會嗎?難道做任何事都非得看到結果才去做嗎?

點滴心意都為國寶

8歲受到父親的影響開始學書法,從此對書法的志趣堅定不移,就算出國學的是西洋油畫,30歲時在紐約工作甚至獲得「全美創作設計展封面設計獎」,但是董陽孜還是選擇回國寫書法。她從來不放棄自己的書法,也自信能創作書法,這是她想走的路,鑽研數十年的結果,連當初反對她以書法維生的父親,都在臨終前欣慰地對她說:「我沒想到,妳的書法竟然可以賣錢。」

面對自己的專一與堅定不移,董陽孜說:「只有自己清楚自己的興趣在那裡,如果你的自信是做燒餅,那就做出獨步天下的口味出來,我對書法的自信就是靠努力累積出來的,人云亦云的人永遠都在隨波逐流,永遠都在做第二名。」

雖然她的書法能賣錢,但是她又不以賣錢為目的,只要是正當目的,關乎中國文化,她都樂意寫字贊助對方,許多藝文盛事都能看到董陽孜飛舞的墨寶在其中,這都是她對文化的心意。一心只企盼優美的中國文字能有更多的後人繼續創作,2006年,董陽孜再度舉辦書法作品展,她以「沉墨似金」四個大字為題,表達了她對書法藝術的心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