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台灣正處於「全民瘋股」的年代,加權指數剛剛突破千點關卡,像是忽然打通任督二脈似的,自此展開爆發行情,一路直奔萬點,而現任華頓投信投資長的邱華創,當時初入股市,在那個瘋狂的年代裡,他經歷了這輩子最難忘的一次投資經驗。
「你先想像一下,當時台股的情況是『有買就賺』,營業廳裡不是在比誰的股票能夠漲停板,而是在比誰的股票『最快』漲停。」邱華創回憶,當年台股指數雖然偶爾也會出現回檔,但多數時間維持強勢急攻,在此之下,幾乎沒聽過有人賠錢。「只有我,在一次操作當中,竟然是以停損認賠的糗態殺出持股。」虧損的金額雖不大,但邱華創強調:「當時真的很丟臉,被朋友當成笑話看,因為,不只是投資同業,幾乎,有股票的人都在賺錢。」
不能只憑業績判斷
讓邱華創顏面盡失的, 是「大同」這檔股票。「在當時, 大同是最典型的績優股。」但即便鎖定的是績優股,在買進之前,他仍然有別於一般散戶的盲目追漲,而在事前做足了研究功課,仔細分析公司過去的業績表現與整體財務體質。果然,當加權指數奔上萬點時,大同股價不落人後。
不過,台股隨後意外驟跌,指數回到8000點水準,於此同時,大同並未像邱華創所預期的,能夠發揮績優股應該具備的抗跌效果,而是隨著指數同步重挫,「當然,被套牢的不只我,買在高點的人盡皆套牢慘重,但因為當時沒人認為買股票會賠錢,整個市場都是死多頭,所以大家多半老神在在,手中持股打死不放。」而
邱華創,則依照短線投資教科書上的指示,停損、認賠、賣出持股。
至此,邱華創得到了踏入股市以來的第一個重要領悟:「短線而論,個股波動隨著市場整體氣氛而行,既然受到市場整體牽動,那麼,僅靠研究個股絕對無法在短線投資當中致勝,尤其,當你研究的範圍只是『過去業績』時,更易錯估後勢。」邱華創指出,基本上,你必須掌握所有可能影響市場的資訊,這包括了產業景氣、總體經濟、政治情勢、國際環境等等,甚至必須判斷市場心理。
看錯即停損認賠
回到「大同之役」。邱華創才剛剛認賠殺出大同持股,指數卻重回萬點之上, 這也是邱華創會被「當成笑話」的原因。所幸,市場終究回歸基本面, 指數再回萬點仍然僅是曇花一現,「再次跌到8000點時, 多數散戶『謹記前次經驗』, 仍然堅信『持股必賺』,直到跌破6000點關卡,融資戶斷頭殺出持股, 多殺多格局一夕成形,台股自此崩盤,指數一瀉千里,直抵2000點價位。」
「回頭來看,如果當時因為害怕丟臉而不肯認賠停損,恐怕我也難免成為『持股必賺』的死多頭信徒,那麼,手上的大同股票恐怕就得一路從指數萬點抱到2000點,這輩子的命運,恐怕也會改寫了。」邱華創總結強調,短線投資既然稱為「短線」,其意義就在於機會隨時存在,停損認賠,只代表你看錯一個機會,下次賺回來就是了,「當然,更不要因為怕被人笑,而不願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