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珊,中文系畢業,卻靠優秀的英文能力,擠進零售業龍頭統一超商國際部的窄門。
雖然就讀中文系,但蔡孟珊不斷自我創造學習誘因,讓自己持續處在學英文的環境中。從大學起,蔡孟珊就常利用寒暑假進行英文的短期進修,畢業後,更前往美國波士頓遊學半年,奠定了英文聽與說的基礎;不過,她磨練英文力
最重要的時刻,卻是進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
蔡孟珊進入電信大廠諾基亞(Nokia),擔任外籍顧問的祕書。當時,諾基亞正與和信電訊進行技術合作,有一批來自於十多個國家的顧問派駐台灣。顧問們口音各異,蔡孟珊不僅得幫他們處理工作,還必須張羅生活上的大小瑣事,找房子、吃飯,甚至發生車禍要進行協調與賠償等,蔡孟珊都得用英文扮演外籍顧問在台灣的翻譯角色。
膽量 當祕書,硬著頭皮說英文
剛開始,她也常聽不懂對方說的英文,也不好意思請對方再說一遍;但相處久了,膽子也變大,蔡孟珊開始不顧別人眼光,只要聽不懂,就大方地詢問對方的意思或剛剛講了什麼,「那一段在外商工作的四年時間,不是訓練我英文的時候,可以說是訓練膽量的時候。」她說。
許多台灣人,英文能力其實不差,但一碰到外國人,就是不敢開口。蔡孟珊慶幸自己任職於外商公司期間,收穫最大的就是練就「勇敢面對外國人」的能力。
這份能力,讓蔡孟珊進入統一超商國際部之後,更顯得遊刃有餘。她負責國際商情的研究工作,每天必須大量搜尋、閱讀國外零售業資料,還得接待來自國外的顧問團,或當著老闆的面,進行公司英文會議的翻譯時,都能毫不畏懼。
雖然英文力已經不錯,但蔡孟珊坦承,有時還是會發生「突槌」的窘境,特別是碰上專業語彙,「剛進零售業時,有時候根本不知道對方在講什麼,連中文都不懂時,情況就會很糗了。」蔡孟珊說,她也曾碰過緊急的狀況,譬如來了一封對公司有所誤解的外文信, 這時就必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協助老闆處理這種跨國緊急事件,要字斟句酌,以免造成雙方更多的誤會,這些不僅是工作上的挑戰,也是職場中訓練英文最好的磨鍊。
環境 眼耳口,塑造全英文環境
蔡孟珊多益成績已經超過900分了,卻仍不放棄為提升英文做準備,因為她知道,英文只要一不用,就會生疏。每天起床,她會打開外語電台ICRT聽英文,儘量讓自己熟悉語言環境;工作上,只要碰到文件或資料裡有不懂的英文單字,也會隨手記在自己的小筆記本,有空閒的時候就拿出來溫習一番。而她強迫自己維持英文能力,還有一個小方法,就是每次上網搜尋資料時,都盡可能找英文網站,或是以英文寫成的文章,逼自己,時時刻刻都能接觸到英文。
近年來,統一集團內部開始制訂鼓勵員工把英文學好的政策,也在內部推行多益考試;雖然統一集團人力資源部目前並沒有將多益成績當作員工升遷的標準,但只要過了特定的高分標準,就可以得到內部的獎學金,這讓蔡孟珊還能靠著優異的英文力,額外賺進一些零用錢。
對蔡孟珊來說,學會英文、考得高分,只是開始,這不代表你一輩子都會使用它而不忘記它,只有不斷為自己創造英文的學習環境,才是維持英文力的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