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讓負面情緒 轉為正面能量

情緒專家》周震宇教你

成章瑜、林巧璉
user

成章瑜、林巧璉

2013-01-01

瀏覽數 50,900+

讓負面情緒 轉為正面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人生就像打網球,如果你一直看著計分板,怎麼打一場好球?」

但是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天天為情緒所困,不是為工作不順生氣,就是太在意別人的評價。聲音及情緒訓練專家、澄意文創營運長周震宇說,我們總是會分心看著計分板,忘記只有不計成敗好好打一場球,計分板上才會有分數。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情緒,人們常被負面情緒拖著走,走向更糟的生活而不自知。但是,負面情緒是可以產生正面能量的,情緒方程式就是一套解決負面情緒的方法。

如果你要擊敗工作生活中2/3 的負面情緒,你可以練習改變自己看事情的角度。周震宇說,其實事情本身是中性的,完全取決於你的角度。冷靜下來想一想,人對事件的認知與角度不會改變這件事情,只有改變自己面對事情的態度,「遇到問題時要強迫自己往正面看,結果才會跟你想得不一樣。」

選擇,在情緒反應中是最重要的變項。你選擇往正面看,就會有更多動力把已經存在的問題處理好;你選擇往負面看,就會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緒中,無法前進。

轉化負面情緒的第一步,就是徹底了解自己,與自己對話。為什麼失望?為了什麼而後悔?嫉妒別人什麼?感到焦慮的原因?工作的價值?只有透徹解析自己內心的想法,才能轉變負面情緒的能量。

用心中最愛,解職場失望值

失望是期待減掉現實所產生的情緒,當失望的情緒出現時,你可以降低期望,或者影響現實。

很多失望,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期望值,周震宇說,太在意別人說什麼,有時就像一隻怪獸,問題是你自己真的以為嗎?很多人很容易陷入不自覺的比較,只要比較心一起,失望就愈大。最近他在網路上看見一則有趣的說法:「不要在意別人指指點點,因為那代表了你走在別人的前面。」

另外一個解決失望情緒的方式就是自我省察。一定要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知道自己的底線及能力,很多事情就不會太在意料之外。

不過設定期望值時,你的視野要夠高、夠寬廣,這樣你在評估形勢時才不會誤判。增廣見聞有助於延伸性思考,你必須從多元的管道取得資訊,見解更寬廣後再設定期望值,可以讓期望更具有現實考量和未來發展。相反的,井底之蛙以井觀天,以為望出去就是世界,這樣你的失望值就會變大。

期望可分階段設定,你可以規畫今年你要達到哪些目標、5年內要做到哪些事,一步一步扎實地踏出步伐,也能減低失望的出現次數。澄意文創執行長馬可欣說,「你必須拉長時間去看當下的成果,也要具備延伸性思考,當下的挫折可能是達成目標必經的階段。」

職場中最能解決失望的,就是找到你的最愛。「職業不是只是找到一個工作,而是要先找到天賦,」周震宇指出,要找到一件工作是不給錢、你仍然願意做的,在做這份工作的時候即使很辛苦,你卻覺得滿足、快樂,這時就自然消弭失望了。

用PDCA循環, 解決後悔

當後悔出現時,可能是事件的轉機。有責任感的人都會感到後悔,這是一種自我省察的過程。後悔是「早知道...,就...」,也就是認為應該做卻沒有做而產生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後悔的時候,就是那種「當初我怎麼沒做」的懊悔,這時候「那能怎麼做?」變得非常重要。要快速去除後悔心情,最好的方式就是知錯調整後迅速進入下一個階段,周震宇說,這時你可用「PDCA:計畫—執行—檢查—行動」(Plan-Do-Check-Act)這個檢查方法來調整後悔的心情,Check的動作很重要,只要你知道錯在哪裡,趕快調整,事情就會有轉機。但是如果你不想調整,沒有責任,放棄後的後悔往往會更後悔。

馬可欣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列一張做與不做的清單,跟自己對話。做了會怎樣?不做會怎樣?也就是哪些事可以承擔?哪些事不做或做錯不能承擔?這樣的清單有助於了解自己深沉的渴望,「這時候某個聲音會特別清楚,就看你敢不敢朝著那個聲音前進。」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知足也是消除後悔的方法之一,「知足與企圖心並不衝突。許多人以為知足就是安於現狀、不求上進,但事實上相反,知足是清楚了解自己可用的資源,在現況下追求最大的發展。」馬可欣說,不知足就會變成欲望,欲望會使人無法前進。

化嫉妒心提升自尊心

職場辦公室裡的情緒,嫉妒與羡慕常常在一線間。嫉妒的人會常問:「為什麼他有,我沒有?」其實客觀事實知道我不如他,但主觀事實又不容許我不如他,這時就會惱羞成怒。

「只看結果容易造成嫉妒,」周震宇說,因為我把你消滅,比我自己成長更快。容易嫉妒的人時常忽略成功者在過程中的艱辛與付出,只看到自己當下無法成功的狀態,因此產生嫉妒的情緒,也會轉變成隱性的攻擊行為。

負向的嫉妒情緒,容易使人失去自我學習的能力,專注於嫉妒別人擁有的,就會忘了還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選項。但是會正向思考的人,嫉妒反而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動力,因為不想輸給對手,嫉妒會逼你自己成長。

容易嫉妒的人有一種共通的特質,那就是過度主觀、不夠理性、執著於自己看到的那一面。當你只看到外在的表現就開始主觀判斷,就容易產生嫉妒,「你看到一個成功的人擁有的是外在的學歷、經歷、專業和資源,這時候你必須拆解這些外在表象所代表的含意,像是形象、態度、思維模式和處事原則,」馬可欣說,這時你要回歸去看一個人的內在,即對手的優點,亦即是你的不足之處,就會心平氣和減少嫉妒的比例。

當嫉妒出現時,你可以將自己「歸零」,三思而後行,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情緒,接著觀察哪些行為、表現讓自己嫉妒,進而分析這些舉動所包含的語言與非語言含意。這些東西很可能就是你所缺乏、想要擁有的特質。

問題具體化戳破焦慮

焦慮有兩個變數,一個是不確定,這是你不知道的事,另一個是無力感,這是你無法控制的事,無力感更會削弱人的力量。

面對你不知道的事,首先你必須做的是大量閱讀,將視野擴大。除了閱讀以外,更要增加五感的體驗,讓自己保持不斷吸收新知的狀態。至於無力感,你必須看清自己,掌握能控制的事,跟過往的自己比,不要過度看重財富和名聲,才能降低生活的無力感。

周震宇建議,「面對焦慮要具體化焦慮的內容並戳破它。」一旦當你清楚分析最壞的狀況,你在焦慮什麼呢?將你焦慮的理由一一羅列,再一一破解它,你會發現焦慮原來大多是你的想像。

他最近聽到一句話:「人生就像打網球,如果你一直看著計分板,怎麼打一場好球?」如果我們太在意結果,忘記過程的重要,很容易讓自己時時陷入焦慮漩渦。

上班前重要的情緒儀式

每天上班,焦慮恐懼不安,一下擔心簡報出狀況,一下擔心會被老闆罵,究竟有沒有方法每天出發前都自信滿滿,快樂的走入職場?

周震宇建議,在進入職場前,你必須有一個整理自己的儀式,像女生上班前化妝,就是把自己整理好去面對挑戰的開始;有些人則是去跑步,藉由身體熱起來,告訴自己我今天可以活力滿滿帶氧上班。不過你要在這個儀式後面設定意義,這樣你才會有意願長期執行。

雖然情緒有800 種以上,但是當每個情緒冒出頭時,都有正負兩面的可能,這就是情緒的抉擇點,像自尊與自卑就是一體兩面。這時在每個做選擇的時刻必須保持清醒,你可以選擇嫉妒,想把別人拉下來;也可以選擇增強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往上爬。兩種選擇所得到的結果也會截然不同。

周震宇說,每個選擇點都可以畫成一張情緒地圖,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的捲紙地圖遊戲,每個情緒選擇就是叉路的開始,也決定了你要往好或壞的方向去。每個情緒只有90 秒,當所有負面情緒來的時候,你要練習拆解情緒,這時自我察覺就很重要了。馬可欣建議,例如當沮喪情緒來時,你可以問自己:「我看見我的沮喪升上來了,為什麼我有這種感覺?」一旦你能自我察覺,情緒很容易就能化解,當你面對了,就很容易放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