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你真的思考了嗎?

洪蘭 X 蔡穎卿

楊倩蓉
user

楊倩蓉

2012-12-01

瀏覽數 5,900+

你真的思考了嗎?
 

沒有經過沉澱的思考是可怕的,一個學生如果不思考,只會背標準答案,一旦沒了標準答案做依歸,就認為是別人的錯而不是他自己的錯;一個社會如果拒絕思考沉澱後再發聲,很容易造成集體盲目的現象,反而因此停滯不前。

但台灣社會現在正面臨這樣的問題,大家慣用系統1 方式思考,而不願啟動系統2 的理性思維去找答案;只要單一事件出來,就趕緊抓著事件本身去處理,先大聲吶喊再考慮後果。

什麼是系統1 與系統2?在Amazon 網路書店認知心理類排行榜上長踞1 年Top 1 的《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認為,人有兩個系統在主導我們的思考與決策,快的叫做系統1,就是不費力的直覺與情緒的思考;慢的叫做系統2,就是需要費力的邏輯與理性的思考。

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產生直覺印象、反應與傾向時,這是系統1;但是上述這些反應經過深思熟慮或是訓練後,就變成信念、態度和意圖了,這就是系統2。

而我們社會缺乏的正是這種慢想的訓練,大眾習慣靠直覺去快速回應問題,從不深思熟慮;學生習慣直覺先找標準答案,忘了慢下來去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因為失去了探索的精神,所以找不到前進的力量。

慢想,為什麼很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憑著直覺去做事時,你的思考只停留在事情的框架上;但是慢想的好處是,當你花時間去放大框架時,才會做出比較多的理性決策。

究竟,人的思考有哪些好處與壞處?身為《快思慢想》中譯者,洪蘭提出直覺思考的壞處在哪裡?為什麼思考需要沉澱?蔡穎卿則從教養出發來探討,現在父母在教養孩子上到底犯了哪些毛病?

台灣社會最可怕的就是現在大家都不去找

答案,只等別人給他標準答案

當一個學生或是一個社會只靠系統1 去運作,而失去系統2的判斷力時,會出現什麼問題?

洪蘭(以下簡稱「洪」):醫學界一個很有名的醫師叫Judah Folkman,當年他去哈佛大學圖書館做入學考試的面試,初試時,有3 個老師問他乳癌如果治療後,5 年後的存活率是多少?他答得不好,出來時覺得自己沒希望了,後來中午休息時間別的應試生都去吃飯了,他在圖書館裡把那個答案找出來;他沒想到下午進行第2 輪面試時,那3 個老師又問了同樣的問題,他是唯一把答案找出來的人,所以他就考了嗎?

思考, 才能探索出更多問題背後的問題。

被錄取了。然後其中一個醫師就跟他說一句話:「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知道,但是作為一個醫師,你不知道還不去找答案,病人就會死在你手裡。」這是很對的事情。

我曾經在我的第一堂課就問學生眼睛有兩個盲點,如果東西落在盲點上是看不見的,但是我們無論兩隻眼睛或是遮住一隻眼睛看,還是不覺得有盲點,為什麼?結果一學期下來期中考沒有人答對,期末考還是沒有人知道,因為大家都不去找答案,這是很危險的,尤其這又是醫學院的學生。

蔡穎卿(以下簡稱「蔡」):我覺得這正是台灣現在普遍系統2 很弱的原因,現在大家都相信權威,不再用自己眼睛去判斷了,如果你不透過自己的觀察去學習,什麼都仰賴別人,到最後還是學不好。

洪:之前我到大學演講,我說扼殺創造力的元凶就是標準答案,結果竟然有一位學生舉手說:「如果沒有標準答案,我們怎麼考試?」我聽了真的是大吃一驚。

沒有沉澱的思考是很膚淺的,增加自己的背

景知識才能做更從容的判斷

一般年輕世代因為人生經驗不足,比較容易會從直覺與記憶去做判斷,表現出來的行為與思考就可能因為沒有沉澱過而失誤,該如何修正?

洪:有家報社要我為今年2012 年選一個字做總結,我選的是「沉」這個字,我覺得一方面我們都覺得今年的大環境是很沉重的,另一方面,沉,其實也就是沉澱的意思。

中國人講:「話到舌邊留半句。」就是要你快思慢想的意思。但是如今我們整個社會從政府官員到一般大眾,大家習慣有東西就抓出來講,用直覺去判斷事情,因為省時省力嘛;這種沒有沉澱過而講出來的話,只依賴我們系統1 的直覺思考,很容易漏洞百出。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你看在美國購物為什麼可以在72 小時內免費退回去,這個機制就是在保護你當下衝動的決定,不見得就是你要的;當你回家冷靜下來,大腦啟動第2個機制,就是系統2 的邏輯判斷,所以才給你3 天的反悔期。

蔡:我們平常失去的就是判斷心,例如我很不喜歡百貨公司的週年慶滿千送百的促銷,我本來可以用900 元來完成購物,但是卻非得花1000 元才能享受9 折的優惠,我覺得這是在奪取我的自主權;但是我發現,周遭的人很少抱持我這樣看法。

洪:要避免直覺下的判斷錯誤,你的背景知識要廣。例如我常看到譯者因為翻譯一個錯誤的解釋而導致文章不通順,如果他在翻譯這個字時能夠多去思考一下,查詢相關資料,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正因為編輯與譯者都是處理書的人,更要讀過後去思考,不能只靠系統1 的直覺去判斷,還要系統2的認知去處理,才是負責的。

蔡:我覺得背景知識廣的好處是,第1,你會看到事情不合邏輯的地方;第2,在那個不合邏輯的地方,你能夠切對方向,去做比較正確的思考,知道它錯在哪裡。

Learning how to learn,台灣現在最需要的課題

在學習態度這件事上,無論是社會或是家庭教育都應該如何重新面對?

洪:學習如何求知的態度很重要。我大學畢業時住在一個美國教授家裡,一個禮拜幫他照顧小孩20 個小時賺生活費,我很慶幸看到美國父母如何教導小孩。他們家的餐廳一旁就放大英百科全書,如果那位父親問孩子問題,孩子不會,他就叫他馬上起身去查字典,就算飯吃到一半也一樣。他們給孩子的訓練就是有疑問立刻去找答案,不要等一下再去,因為等一下你一定會忘掉。現代人有網路那就更方便了,有疑問打開電腦隨時都可以查到。

蔡:還有一個就是耐心的訓練,像我現在帶我的年輕學員,如果有人打破東西了,我不會只忙著收拾,我會把大家集合起來判斷這一個錯誤帶給我們的功課;我會說因為每個人都很忙,如果沒有打破東西我們工作會進行到哪裡,因為打破東西我們就必須做哪些改變,我想用務實的方式去做有效的處理。

洪:耐性是需要訓練的,現在有多少小孩因為得不到東西就在地上打滾,這就是我們大人沒有訓練他人生本來就有很多挫折,你今天很想要這個東西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得到它,這是基本功。

現在很多學生家庭都有問題,學校是最後教導他們基本功的地方,不懂的東西有很多管道可以查,但是要主動去抓住知識,learning how to learn。

蔡:現在太多人強調學習要有趣味性,但我覺得不能太偏重趣味,而忘了學習本身本來就有一定的嚴肅性,你認真嚴肅地去學習,消化之後自然有它的樂趣存在。想通了才得到樂趣,才能得到扎實的知識。

人性是不能試探的,但是人的行為是

可以靠後天修飾的

一個習慣靠直覺做事的人,如何透過系統2的方式來平衡自己的行為處事?

洪:直覺就是沒有經過修飾的天生行為,但是其實人的行為是可以修飾的,系統2 的認知就是代表你自己修飾過的行為,也就是你自己。

蔡: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從來不對孩子生氣,這是因為我很早就看到他的狀況,我沒有壓到後來再用生氣處理。我有一個學員因為孩子習慣早餐沒吃完就丟到垃圾桶,她沒有對他說這是不對的,反而開始試探他「早餐好不好吃?」孩子說好吃,她就連試3 天,結果孩子都丟到垃圾桶,她幾乎崩潰地說:「我的孩子不但暴殄天物,還不誠實。」

我當時就問了一句:「你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就講這是錯的?你為什麼要像法官一樣?」結果她很不好意思地說:「我就是法官。」我覺得人性是不能試探的。

洪:我父親是法官,他就非常小心。他出版法律雜誌,我覺得我已經夠仔細在幫他校對了,但他還是可以抓出很多錯字來。我母親說他年輕時個性很急,但因為他走了這條路,法律判決不可有一個錯字,所以他訓練自己成為一個非常小心謹慎的人。其實人的個性是先天和後天交互作用,是可以改過來的。

蔡: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其實是因為聽不懂,不是不聽;我在教小孩時,很少說重複的話,如果第一次孩子沒有照我的話做出我預期的反應,我就會換一個說法,我會檢視自己溝通有沒有問題,但是很多父母同樣一句話講了7、8 次,最後的結論是「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他沒想到是自己的溝通不順暢,是需要修正的。

我常常把自己回到跟小孩同樣的年紀去比較,思考這件事的反應,如果不一樣,我就會重新了解。因為小孩年紀還小還停留在系統1 的直覺反應上,沒有經驗值的累積,但是我比較成熟,可以用經驗值去啟動系統2,對系統1 無法深思熟慮的部分,提供正確的建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