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才子姚謙寫過太多經典流行歌詞,王菲的「我願意」、李玟的「DI DA DI」以及辛曉琪的「味道」等,常有人好奇:「你休息時聽什麼音樂?」事實上,下班後的姚謙從來不聽音樂,因為音樂讓他聯想到工作,他思考、閱讀、看畫,特別是看畫,已成為他生活中最大的樂趣。
雖然這幾年因為工作重心轉移,必須大陸、台灣兩地奔波,但是姚謙台北家中的客廳,有一面讓他引以為傲的牆。這幾年收藏的美麗畫作,像拼圖一般,拼成美麗的牆飾,工作之餘,面牆而坐,就是最大的放鬆。
這面牆被姚謙稱之為「獨美的風景」,牆上掛滿各種尺寸的油畫,仔細一瞧,從20世紀初著名西畫家常玉、周碧初、張荔英、畢費、藤田嗣治,以及目前大陸當紅的畫家劉野、越南畫家黎譜等,市值加起來幾乎上億元,名畫真跡,盡在眼前,又豈是感動二字了得,難怪姚謙談到他的收藏,有一種孤芳自賞的驕傲。
曾靠心愛收藏解燃眉之急
1996年,姚謙開始收藏藝術品,油畫是他最主要的收藏,原因是他從小就愛畫畫,差點去念美術系,卻因父母反對而作罷。當他在音樂領域大展長才,有了不錯的經濟能力後,便開始收畫,第一幅畫是台灣畫家劉其偉的作品。
十幾年下來,姚謙邊買畫邊研讀中國、西洋美術史,因為對20世紀亞洲西畫史感興趣,便以此為收藏目標,連出國旅遊都以想參觀的城市美術館來決定目的地。
一段時間後,有收藏家登門想買他收藏的油畫,姚謙起初覺得很困惑,他從沒想過藝術可以賣錢,他買畫只是為了終身收藏。
直到2000年初,流行音樂重心開始轉移到中國大陸,姚謙也在北京與台北成立工作室,過去唱片業帶來的豐厚收入因市場萎縮中斷,現金調度一度成為姚謙每月的壓力,沒想到,靠著賣出兩張油畫的收入,竟支撐他半年的生活。
其中一張是林風眠的靜物畫,姚謙在買進前,這張靜物畫已在畫廊裡掛了一年多,乏人問津。畫廊為趕緊賣掉甚至打折,姚謙以100萬元台幣買進,待香港某知名收藏家向他購買時,已經漲到近400萬元,此時方知藝術居然也有獲利空間。
只是,買畫是樂趣,賣畫卻像賣兒女一般,讓姚謙心痛許久,現在姚謙還是難掩失落。
賣出林風眠畫作後,整整有3個月,姚謙不時對著原來掛畫的空白牆面發呆,怎樣也找不到適合的畫替代。
廣泛涉獵,收藏從「觀點」出發
這幾年,姚謙的藝術收藏逐漸為外人所知,他收藏的畫作不少都已增值數倍,很多人讚嘆姚謙的獨到眼光,雖然他的收藏從來不以獲利為目的。
姚謙家中,從床頭到桌上,到處散置書籍,而藝術書刊就占六成以上,姚謙說:「我是研究書籍之後才回過頭來收藏實踐。」
他研讀20世紀初西畫歷史,特別是法國印象派與巴黎畫派的作家歷史,透過閱讀確認自己的觀點,然後再著手收藏。
姚謙強調:「收藏不要用種類分,要以『觀點』來分。」十數年來,常玉、周碧初、張荔英、藤田嗣治等亞洲西畫家都是他累積的完整收藏。姚謙承認,藝術絕對是很好的投資,但是藝術也是所有投資當中最難被分析的品項,唯有從自己的喜好出發,再透過大量閱讀,才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藝術閱讀要寬廣,但是收藏要有一貫性。」姚謙如是說。
這幾年,中國當代油畫在拍賣會上屢創天價,動輒數千萬元人民幣,姚謙感嘆:「中國當代畫我已經買不起了!」他改而參觀各大學美術系學生的畢業展,前後收了許多學生的畫。
30歲,步入藝術殿堂好時機
這些學生的畫作十分便宜,但是姚謙的眼光很好,這些學生畢業兩三年之後,就被畫廊或不錯的策展人給簽走了。姚謙客氣表示,「命中率不高,大概只有十分之一漲價了!」但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活力,讓他驚喜。
不過,也有讓姚謙引以為憾的事,談起目前在中國大陸屢創拍賣天價的四大天王藝術家王廣義、張曉剛、方力鈞、岳敏君,他悲哀地說:「我是少數收藏家裡頭,唯一沒有在四大天王未紅的時候就買進他們畫的人,因為當時我看不懂他們的畫。」不過後來他也釋然,畢竟,四大天王剛猛的風格從來都不是他設定的收藏目標。
從35歲便開始收藏藝術品的他,非常贊成30世代開始做藝術投資,因為這個年齡的時機點恰好,有一點經濟基礎,可以在興趣上做深度開發。
現在大家都熱衷「四大天王」的作品,姚謙卻認為欣賞就好了。他引用索羅斯的名言送給有意入門藝術投資的人:「當別人瘋狂時我害怕,當別人害怕時我就瘋狂。」
他提醒,收藏藝術品要用冷靜的態度,不要急著變現。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兒女長大以後會離巢,但藝術品可以陪伴人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