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找我嗎?我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2012文青消費商機大調查》

趙君綺
user

趙君綺

2012-09-28

瀏覽數 5,200+

找我嗎?我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測驗告訴你,如果你是文青,你必須是:

ˇ喜歡村上春樹

ˇ愛攝影

ˇ穿Converse All Star

ˇ愛喝咖啡

ˇ常去誠品看書

ˇ床包組不是IKEA 就是MUJI

ˇ戴手工粗框眼鏡

ˇ一年四季要跑許多場音樂祭

ˇ只看小片商發行的藝術電影⋯⋯

伴隨著文青測驗而來的,是一連串關於真文青跟假文青的討論,台灣最大電子留言板PTT 上,有網友提出「不可不知,關於假文青的30 件事」,直指這群自稱或樂於被稱為文青的人不過是假文青,另一種盲從文青的表象。

雖然這個命題,多帶一點嘲諷味,但是在消費文化層面上,「文青」的確是一種在快速聚集又不可忽視的消費現象。

《30》雜誌與東方線上合作,以最新的2012 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在台灣抽樣的2000 份問卷,找出年齡介於25-34 歲,喜好藝文展覽並且花時間欣賞表演藝術的30 世代文青控,分析他們的消費行為與態度之後,結果發現,「文青消費」正在蔓延中。

有接近1/3 的30 世代年輕人喜愛參觀藝文展覽,花比一般人更多的時間在欣賞音樂或戲劇等表演藝術上,因為賺得多,樂於追求比一般人更具有質感的生活品質,卻又不想落入大眾流行口味,所以專挑簡單或是更具個人風格的商品。

知名部落客個人意見,曾經在他的書中提到,現在的文青,「是一種心理狀態,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

不管是Converse、粗框眼鏡、或音樂祭、電影節,他們用各種文化元素來豐富自己的生活,高調的留言與照片彰顯自己的達人品味,卻又低調的不想承認自己就是別人口中的文青,想要抓住這群人的心,得先知道他們要的質感是什麼。

商機1:用質感標籤自我,賺得多、花得更多

別以為這群文青控愛穿素面T-shirt、帆布鞋,是因為他們錢少少,只能買極簡風,43%的文青控每個月收入介於3-4 萬元之間,相較之下,整體30 世代中,只有36%屬於同樣高薪白領(詳見圖1)。

然而,賺得多,花得也多,16%的文青控,每個月信用卡刷卡8000 到1 萬元;12%刷1-2 萬(詳見圖2)。

「他們是同年齡層中,日子不那麼辛苦的一群人,」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說,同樣追求質感,時尚女會去買LV 包,3 個月都吃泡麵,但是現在路上人手一個LV,名牌已經無法為這群文青控帶來更高的質感辨識度,所以他們轉向從文化消費,尋找另一種更生活化的質感消費方式。

一場表演、展覽會,門票只消百元起跳,比過去動輒上萬元的名牌更容易消費,又能凸顯自己精神層次豐富,文青控走向文化、知性路線,「藉由參與觀賞、付費這些藝文相關活動,進階貼上質感符號,比名牌包還便宜。」

商機2:生活深度化,從頭到腳打造文青風

過去追求質感,要把好東西擺出來讓別人看,對於這群30 世代文青控來說,好東西在生活周遭出現,給別人看到還不夠,要直接拿來用才是真品味。

被問到平時的生活態度,73%的文青控會花時間研究各國飲食的文化特色;71%用心布置居家擺設;66%選擇個人自主行程的深度旅遊(詳見圖3)。達人般的敏銳度,不管穿的、吃的、用的、喜歡的,都要是好東西,加上能深入當地精華的自助旅遊,傳達「我懂得過生活」的生活態度,是彰顯自己品味的最好方法。

願意花更多時間與金錢充實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經歷,被問到現階段追求的目標,除了金錢或財富,29%的文青控追求「活得有意義」的生活(詳見圖4)。

他們相信精神層次的餵養,不但豐富生活,更可以讓自己言之有物,對他們來說,「精品只能滿足感官跟虛榮,而他們更可以從文化裡得到生命啟發或出口,」李釧如說。

商機3:記錄人生的自我呈現

臉書、微網誌盛行,記錄人生,已經是現在30 世代的必備標記,透過網路上po 文和照片來展現自己的生活足跡,更變成文青控展現自己的生活如此有品味的必要記錄。

這次調查也發現,34%的文青控每週至少照相1 次,有超過8 成使用數位相機拍照、78%使用手機拍照(詳見圖5)。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現在的文青,更像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除了藝文活動與身上穿搭品打造文青生活之外,表達自我選擇與品味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選擇,所以照相記錄,臉書、微網誌分享,一邊記錄自己,一邊呈現自己,70%會發布自己的最新消息、43%上傳自己的照片(詳見圖6)

然而,被問到照相的目的,選擇「為了事後可以回憶、作為紀念」、「證明自己足跡」、「與他人分享」的文青控人數比率都少於整體30 世代,另一方面,有66%的文青控表示照相是為了不想忘記發生過的事情,10%想將圖片發表(詳見圖6)。

「不是為了分享而拍,但也還是一天到晚把東西po上去,所以他們說不是為分享,而是為了記錄生活」,李釧如直指文青控的矛盾,就像文青控從來不承認自己是文青一樣,在高調po 照片證明自己品味的同時,他們卻低調的認為自己不是在分享,只是在記錄自己的人生。

商機4:文青去處:書店、咖啡館、看電影、觀表演

想要賣東西給這群文青控,你一定要先了解他們在哪裡出沒?被問到最常從事的活動或常去的場所,82%的文青控上網、近6 成去書店、30%看電影(詳見圖7)。

別以為這些文青控只看好萊塢大明星、大特效院線片,愈來愈多人願意花錢去看艱深難懂的藝術片,剛好反映出這幾年來台北電影節一票難求的現況,而每到週末假日24 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敦南店人潮從不間斷,更讓誠品成為大陸遊客來台灣必去的景點之一。

奧地利詩人Peter Altenbergh 曾說:「如果我不在書店,就是在咖啡館;如果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對於現在許多文青控來說,書店與咖啡店成為他們必要的休閒去處。

被問到有多常喝咖啡,3 成文青控表示他們至少一天喝一杯咖啡,高達9 成愛喝現煮研磨咖啡,文青控去星巴克的比率也比整體30 世代多9%(詳見圖8)。

各具不同特色的咖啡店,有些結合生活小物、有些搭配著不定時的藝文展覽或表演,就像文青控總是在追求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個人空間,咖啡館也愈來愈走特色風,最近咖啡連鎖業龍頭星巴克陸續推

出許多獨具特色的門市,引起一陣討論。

別小看這群文青控的威力,他們正在用精準的眼光與品味,傳遞給周遭的每個人,告訴他們什麼才是好東西、怎樣才是好生活,如果你沒有抓住他們的心,也等於失去其他人的消費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