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自由化的趨勢,已席捲台灣。政府為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陸續規畫、開放國內產業自由化,其中以近三千億元的油品市場、千億餘元的電信市場及進口車市場,最受各界矚目。
價值一千六百億元的電信市場商機,將在政府規畫的電信自由化時程下一一釋出:民國八十五年五月起開放大哥大、呼叫器等四項行動通信網路業務類;八十八年預定開放衛星通信網路業務;包括市內、長途、國際電話的固定通信網路業務則預定在九十年六月前開放。
四項電信業務共計核發四十四張執照,其中大哥大業務擁有最多財團追求,例如遠東集團的遠傳電信及太平洋集團的太通電訊。而部分得標廠商也已開始進行各式策略聯盟。
電信市場開放自由競爭後,不論在服務、費用、品質各方面,消費者都將有更多選擇。
台灣市場追隨世界自由化潮流的另一腳步,則是開放近三千億元的油品市場。根據經濟部能源會研擬的「石油產品自由化時程」,八十八年一月先開放燃料油、航空燃油及液化石油氣進口;九十一年一月則全面開放油品進口。中油公司預計於九十年六月移轉民營,並可能讓國際大型石油公司入股。
油品自由化的市場爭奪戰,從上游的煉油廠、到下游的加油站通路,都可以聞到煙硝味。第一家民營的煉油廠台塑石化公司,預計八十八年開始生產,該公司預估,公元兩千年時台塑油品汽油的市場占有率將為五○%。
油品自由化是國際的趨勢,韓國、日本分別規畫六年至十年才開放自由化。反觀我國,石油業務相關法規都尚未通過,沒有健全遊戲規則的市場頗令人擔憂。而開放後短期內也只有兩家煉油廠,消費者是否真正能享受到期盼已久的價格優惠,也有待觀察。
政府為加入WTO,除大幅降低進口汽車關稅外,也提高進口配額。原本被列為禁止進口的日本、馬來西亞等國,一旦與我國簽訂入會協定,進口配額將達一萬輛以上,原本就未禁止進口的美國車更有十六萬輛的配額,目前車商傾向進口七十萬元以下或百萬元以上車級。據業界估計,公元兩千年台灣車市胃納量約六十萬輛。
開放進口後,業界與官方預估國內現有十三家車廠可能重整至五家之譜。而由於我國加入WTO進度受到與美國、歐盟雙邊諮商的影響,一些外商也因為情勢混沌不明而卻步,如英國ROVER車廠和聲寶公司的合作案,目前已暫停。
降低汽車進口門檻,消費者購車時可有更多選擇。車輛測試中心正式啟用後,新車車檢項目將達三十多項,購車也將更有保障。
(蘇岱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