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設計,非得有道理不可

設計師洪裕鈞的跨線思考》

楊倩蓉
user

楊倩蓉

2012-08-01

瀏覽數 4,150+

設計,非得有道理不可
 

他所設計的P2V 實物攝影機,連賈伯斯看過後都喊酷。

當蘋果業務員帶著實物攝影機,看起來像桌上檯燈的工具,到各個校園展示最新iPhone 與iPad 功能時,台下教師們看得目瞪口呆,只要手邊有筆記型電腦,就可以把實物攝影機插進電腦裡,投影出來。

很多老師都忍不住在台下舉手問:「你們的手機產品真的很酷,但是你手上拿的那台是什麼?教學好像很好用的樣子!」結果,這個實物攝影機產品在美國校園大賣,到後來,乾脆學校發給老師一人一台。

這個讓蘋果業務員意外成為他所設計產品的代言人的設計師,正是IPEVO 愛比科技的設計師兼CEO 洪裕鈞,他也是台灣松下集團的第3 代。

洪裕鈞到底是怎麼想出這個創意點子呢?答案就是在於有道理的設計思考中。

破壞創新背後

你得說出個道理來

大家試著回想過去上課經驗,上課要借台投影機,傳統設計概念就是一個笨重的大器材,但卻沒有人想過,為什麼投影機一定要笨重,誰說它不能輕盈?

這就是設計師跟一般人思考的不同之處。很多人都知道透過旅行看書來增加生活經驗與美感,但是即使大部分的人來到義大利古堡,享用了美好的餐點與紅酒,可能就停留在讚嘆這個階段,當然,可能還會拿起相機隨身拍。但是設計師不會僅滿足於停在這

條欣賞線上,他會跨線思考,用五感繼續往下探索:是因為古堡高挑的天花板使然?還是因為特別的窗戶,讓食物看起來更加可口?

擅長整合網路使用經驗的洪裕鈞,由於經常出差,跟家人聯絡時常使用Webcam 網路攝影機,它的設計概念就是放在電腦上,讓彼此看到對方的臉。但是問題來了,對方的臉看了5 分鐘也就膩了,網路影像溝通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就是「You see what I see」。

對於洪裕鈞而言,他除了看家人之外,也想看看家中那條鬥牛犬,但是鬥牛犬太重,太太抱不動,只好把筆電拿起來對著這隻鬥牛犬,十分麻煩,從這個生活使用者經驗出發,讓他繼續往下思考,為什麼網路攝影機一定得像眼睛一樣長在筆電上,為什麼不用手拿?

如果可以用拿的方式指向任何地方,就能讓對方see what I see 了,這就是P2V 實物攝影機的誕生過程,本來是要解決視訊上的不方便,卻意外讓校園老師更方便的把它當作投影機使用,而且價格只要原來笨重投影機的十分之一。

這就是有道理的設計,洪裕鈞說:「真的設計創新是從需求與使用者經驗裡面去找出新的需求在哪裡,不是給產品穿上漂亮外衣而已。」

靈光乍現背後

累積了上百小時思考

身為台灣國際牌創辦人洪建全的長孫,洪裕鈞從小就接受工業設計與產品研發的薰陶,但是他最大的興趣就是畫畫,常常把阿公家的客廳牆上畫滿了汽車與飛機;也因為愛畫畫,從小就培養出對設計的敏銳度,因為畫畫得看得很細膩才能描摹出來,也是對設計最好的磨練。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很多人對設計師都有一個迷思,以為設計是靈光一閃或是洗澡時突如其來的靈感,事實上,即使是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想到一個創新的設計想法時,其實背後早已經在這個議題上思考了上千百次,花了上百個小時後的思考,最後才歸納篩選出幾個重要的創意想法,然後,等待靈光一閃的idea 來畫龍點睛完成它。

洪裕鈞說,蘋果電腦賈伯斯應該是世界上最有誠意的老闆之一,因為他懂得從設計概念思考,就是要做出最好的產品,把設計拉到產品規畫的最前頭去思考,所以蘋果產品做出來的東西就是跟別人不一樣。

在台灣,很多設計背後最重要的也是老闆的誠意,因為決策者是老闆,老闆的意會會直接展現在最後產品的設計上,不管他找來陣容多堅強的設計團隊,如果他把設計的位置擺錯了地方,先讓產品開發部或是業務部門把產品規格丟出來給工程師,等到原型做出來後才丟給設計師去穿漂亮外衣,這絕對不是設計的全貌。

但是很可惜的,很多企業都是如此,即使特別獨立出來一個設計部門,如果不能讓設計跑在前,一切都枉然。

沒有看不懂的設計

只有思考智慧的不同

從設計師到成立新創的企業,身為設計師兼CEO,洪裕鈞比誰都了解設計才是產品核心的競爭力,他說,設計可以改變的不只是產品本身的價值,把一件產品的整個概念包括使用者經驗完整的傳達貫徹出來,就可以與眾不同,不必去做削價競爭。

洪裕鈞看設計師作品只看兩種,一種是不用思考的智慧,一種是如何思考的智慧。

不思考的智慧其實就是基礎的美學技巧,無論是在色彩、構圖、格式與節奏等的敏感度都已經內化而不需要思考了;另一個如何思考的智慧,強調的其實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如何思考物件背後的解決之道,或是把創新的意義做出來。這兩種技巧具備,才構成整個設計的過程。

這幾年常常擔任國內各大設計競賽評審的洪裕鈞最大的感慨,就是面對數千件的設計作品,兩岸三地都有,卻幾乎都停留在第一層只追求美學的技巧,所以設計的作品不是似曾相識,甚至連造型技巧都做不好。

正是因為沒有道理的設計,通常都忽略了第二個智慧,只追求在物件上穿新衣戴新帽,明明是設計一個博物館,最後卻硬是讓它外觀看起來像玉山,完全忽略了內在的功能與使用意義。

有道理的設計,解決之道可能不盡一樣,但是至少不會讓你看不懂。他說:「好的設計,一定是有道理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