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還未誕生
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日前會晤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副會長李慶華等人時表示:「一個中國」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等於中華民國,而是指「一個尚未統一的中國,共同邁向統一的中國」;這與長期以來中共官方對「一個中國」的解釋是截然不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汪道涵今年以來類似的講話都是在私人場合,也從未由中共官方對外發表,因此,我們不能排除中共方面有意藉此來試探台灣方面對「一個中國」的真正態度。
其次,對「一個中國」定義採取寬鬆說法,是希望藉協商拉住台灣,透過協調將分離意識漸熾的台灣,重新拉回「追求統一」的軌道。這對追求國際強權地位的北京而言,自有其目的!
過去「一個中國」的問題是兩岸關係的癥結,不可逾越,這個問題不鬆動,兩岸關係無法緩和。目前中共雖有意協商,實際上對我方的國際生存空間卻不曾放棄打壓。因此,即使汪道涵的態度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也並不表示兩岸真的「坐下來,什麼都可以談的」。
台北市 張川流
市政經營企業化
一個有自信的個人或社會,並不需要與別人競爭,也不會太在乎他人的比較,但會積極關心並努力改善生活方式,提升生命價值。但北高兩市市長的「市政經驗」論戰,卻是一個不佳的示範。
政府組織是「非營利企業」,若設法將企業經營的精神導入政府組織中,才是市民之福。既然兩位市長都對自己的施政績效頗為自豪,何不嘗試效法一般的民間企業,將ISO國際認證的精神導入各項行政流程,讓作業流程的良窳藉由認證的肯定,以爭取民眾的認同。
當「萬能的大有為政府」不再必要時,「政府再造」的民營化潮流將是未來的趨勢。引進科學化、數據化的企業經營理念,並提供充分的誘因,導引民間資金挹注政府部門建設。唯有政府願意將「服務顧客(民眾)」視為核心理念時,才有動力不斷檢討改善,不斷進步。
高雄市 薛昭義
如果田長霖出任台大校長
拜讀貴刊高希均社長《如果田長霖出任北大校長》一文,教育是千年大計,我非常佩服高教授的真知灼見。的確,現在距離公元兩千年只有七百多天,為迎接新世紀的來臨,教育無非是當今最重要的一項基礎工程。
高教授提到,田長霖先生出任北大校長是他的幻想,而我更衷心盼望以田長霖先生是台大校友、高教授和他同為美國「百人會」成員,彼此熟識;且依據《亞洲週刊》對亞澳地區大學評鑑,台大名次僅次於北大,何不由高教授促成田先生出任台大校長。
以田校長個人在國際上的斐然聲譽,在學術上的崇高地位,以及他對人、事、物所抱持的寬容熱誠與積極樂觀的態度,必能鼓舞國內的年輕學子,提升學術研究風氣。其長遠的影響將使社會擁有一個卓越、開放、健康的教育環境,那麼將不只台大師生受惠,更應是全民之福。
台北市 蔡多美
得選票,不跳票!
敬閱貴刊第一百三十七期《年金換選票,有效?》相關報導後,深有所感。自李總統登輝先生於北縣提出老人年金後,這一話題又在全省引起陣陣熱潮。保證「當選後絕不跳票」的背書聲中,我們不禁要問,這個政策到底是對或錯?
如果是對的,那四年前為什麼不配合實施反而大加撻伐,只因這是其他黨派之政見?如果是錯的,那為什麼四年後還要實施,並信誓旦旦地背書,只因這對選舉有利?執政黨可曾深思過,此一政策對國家預算及其他施政之排擠效用?怎可為一時之勝選,犧牲社會公平?謹此敬告執政黨:「得天下」只是方法,「治天下」才是目的,不要「本末倒置」了。
台中市 林詩經
百萬新貴Vs.弱勢勞工
近年來因為高科技產業獲利豐厚,加上經營者樂於提出獲利中相當比率,做為員工分紅的獎勵制度,因此造就了許多「百萬」薪資以上的「世紀新貴」。當這群新貴在錢財方面得到滿足後,行有餘力當然是可以訂定一般勞工覺得奢望之退休年齡,而準備投入義工行列之工作。這是產業界光明、炫麗之一面,也是社服團體期待的一面。
相反的,十一月十二日「國父誕辰」這天,卻有為數三千人的勞工團體群集於政府機關前,抗議政府部門對勞工退休政策的失當,及有關主管首長的失信。
他們盼望有關單位能聽聽他們的心聲,進而獲得該有的權利。然而這些群集抗議的勞工畢竟是弱勢團體,否則又何需三番兩次走上街頭,表達他們所受的委曲。
因此當政府高層大力提倡台灣將成為一個科技島,造就了許多「世紀新貴」之時,是否也該綜合各方意見,推出多數傳統、製造勞工能接受的勞工退休制度。
另外,雜誌、媒體在長期報導與高科技產業有關的動向之外,是否也該注意弱勢勞工的一面,藉著媒體本身的公信力、影響力替他們做追蹤及申訴。相信這也是對泰德.透納所說:「我一直在學習如何給」這句話,做不同的詮釋與解讀。
中壢市 鍾年樟
來稿請在三○○字以內,附真實姓名、電話地址,便於致贈稿酬。郵寄或傳真(02)5078644,台北市松江路 93巷 1號 2樓遠見雜誌社民意橋收。請勿一稿多投,恕無法退件,本刊對來稿保留刪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