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訂做窄版合身剪裁的西裝與立領襯衫、頭頂著酷炫的前衛髮型、踩著時髦義大利雕花尖頭皮鞋,一副時尚型男造型的陳政圻,完全顛覆科技宅男的形象。
這一身打扮,很難與傳統卡其褲、POLO 衫的工程師標準打扮聯想在一起,更難得的是,一身時尚造型的陳政圻,並沒有成為月光族,每月存下1/4 的薪水,作為預見未來的購屋旅遊大筆開銷之用。說他是科技型男的消費高手,一點也不為過。
花錢要花在刀口上。也許是理工科背景因素,讓陳政圻在消費支出上更理性、更聰明。他掌握到花錢的訣竅,才能讓他花得聰明、盡性,又能兼顧理財、存錢,懂得消費的C/P 值,日子自然精彩充實。
今年27 歲的陳政圻(人稱JC),由於父母長年在泰國經商,大學期間就很獨立,一個人在台灣讀書、當兵及工作,也養成了他不得不對金錢有更多的想法與概念,才不會花光光沒人支援。
畢業後開始工作,JC 就有存錢的想法。他認為,父母親不在台灣,生活打理都靠自己,總是要有些應急的錢留在身邊,不能當一名月光族。因此他領到的第一份薪水開始,就先撥出5000 元到另一戶頭,讓這個戶頭固定累積存款,作為理財或急需之用。
「只是沒想到,明明存了5000 元,其他錢就不知不覺得花光,但好像也沒花什麼重大的消費,也沒買什麼有價值的物品,」JC 說。
2 年前他領3.5 萬元的薪水,但扣掉房租9000 元,再扣除預先留下的存款5000 元後,剩2 萬多也不知花到哪裡去,「每天平均花了700 元,嚇我一大跳。」為了找出漏洞,他決定記帳,用智慧型手機,下載免費記帳App,開始抓漏。
經過1 個月的統計發現,他竟有1.5 萬元的錢是用在吃喝上,也包括每日的三餐及週末假日的朋友聚會上。另外的5000 多元就花在休閒旅遊,這讓JC 找到為什麼錢會不知不覺的流失的主因。
他從不認為自己浪費,且這些都是固定的消費支出,跟朋友吃個飯不過幾百元,應不成問題。但沒想到,吃喝玩樂成了他每月最大的開銷,讓他驚覺自己開銷有問題。
從記帳中,JC 發現自己花在喝咖啡上的錢不少。每天一杯100 元的星巴克,一週就要500 元,一個月下來竟可以累積到2000 元以上,這已接近退伍以來每月以3000 元購買的定期定額基金費用,「這還得了,咖啡喝了就流掉,基金買了還可能賺錢,這錢不能亂浪費,」JC 認為。
就這樣,雖然公司沒有提供免費的咖啡,但為了維持這項生活品質,JC 決定買一瓶濃縮沖泡式咖啡,「花200 元可以沖50 杯,平均一杯只要4 元,」JC 精打細算著減少花費,從2000 元砍到200 元的咖啡支出,但仍享受每天來一杯的美好時光。
咖啡的錢省下來後,JC 更要求自己每天花在三餐吃飯的錢不得超過180 元,早餐花3、40 元,午餐在公司吃50 元,晚餐就花近百元。這樣每月20 天的工作日所花的伙食費約在3600 元,這筆開銷固定鎖死,盡量不超出預算。
省平時! 週末開銷1500,吃喝玩樂也開心
1 年前JC 換了工作,薪水也加到4 萬元,他可動用的資金又多了一些。
薪水增加,但JC 沒有放鬆自己,把每月定額存款拉高到1 萬元,再扣掉房租1萬,他每月可動用的金額仍是只有2 萬元,並沒有較之前來得充裕。
不過,在有效的降低吃喝費用後,JC 發現自己其實可以動用的資金變多了,並不會因此就必須過著縮衣節食的生活。
好人緣的他,週末假日總有朋友邀約聚餐,或上小酒館喝喝小酒,及看看電影的聯誼場子。他算了一下,每個週末的支出消費控制在1500 元左右,那一個月也不過6000 元,加上他平日的伙食費用,頂多1 萬元。這是他可以容許,卻不會減少或影響與朋友相處聚會的品質。
1500 元的開銷,可以做個短期旅行,也可以上館子打打牙祭,綽綽有餘,讓自己在週末有愉快的休閒時光,紓解工作壓力。
精算CP 值,要先學會物超所值!
製裝費上,JC 更有一套聰明的消費哲學。他主張訂做而不是買現成。因為訂做的衣服讓自己看起來更合身有型,如果只是穿名牌的襯衫西裝,都只是固定尺寸,肯定不合身不好看。
而且,訂做的襯衫可以在袖口上繡上英文名字縮寫,如此也讓客戶及外人來看,是有品味的象徵。
最重要的是,訂做襯衫一件約1000 到1600 元,這樣的費用與一般上班族採買的襯衫價格差不多,但在材質及裁剪手工上,勝出一大截。
雖然JC 訂做的西裝不算便宜,1 套要價2.2 萬,但他評估過,名牌西裝只有在打折時,才能用2.5 萬元買到原價4、5 萬元的西裝,且一定要修改,這筆費用也不少。每年訂做1 套,或每2 年訂做1 套,並不會多花錢,絕對可以穿出品味,這就是物超所值。
至於鞋子,因男鞋款式變化不大,除了國內品牌外,他也會到outlet(折扣商場)去找打完扣折後的流行款男鞋,以搭配不同的打扮。「鞋子現有四雙,價位都在3000 至4000 元,輪流替換,定期保養,更可延長每雙鞋的
壽命,」JC 說。
聰明消費! 先買房再買車
精算CP 值,有一重要觀念,就是學會價值排序。究竟是先買房還是先買車 ?是很多30 而立的人心中的疑問,房子是財產,但車子可是消費耗財。租屋多年的JC,很清楚自己優先目標是希望先擁有一幢自己的房子。他目前的交通工具是機車,「機車油錢每週只要150 元,一個月頂多600 元,如果是買車,停車費就不只600 元了,」JC 說。
他分析,買車後加上油費、保養及稅等,那可能每月開銷會達到5000 元。「還不如存下來買房子,」因此他決定不買車,要先買房。
沒車,交不到女朋友?JC 說:「女朋友是看上你,還是看上車子,這點要想清楚」。如果想不清楚的女朋友,那也就不用交了。
如果出去玩為了方便要開車,那大可用租的,大家平均分攤費用也很划算。
別為了一時方便,而帶來後面更多的開銷。就像上健身房一樣,JC 不認為花錢去健身房是對的,「在家做仰臥起坐、舉啞鈴,出門打免費的籃球,一樣達到健身效果。」如果每月花2000 元去健身房,那也是一筆消費,但為維持固定運動習慣,如遇雨天,必須花錢租室內球場,「這錢不能省,」他說。
經過半年多的調整改造,JC 現在花在吃喝玩樂上的費用已可控制在1 萬元以下,扣掉房租及存款,還有近1 萬元的資金可靈活運用。「其實日子過得很瀟灑,也不會像苦行僧一樣,反而存到更多,」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