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

夫妻聰明消費健檢室》

方德琳
user

方德琳

2012-06-01

瀏覽數 6,050+

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
 

很多人到籌組家庭後才真正意識到「錢」的重要,因為有買房子、小孩出生的教育費、個人的旅遊出國夢想⋯⋯等多種消費目標,但是手上的錢卻只夠完成其中一項(或者一個都不行)。

在資源不夠情況下,更要精打細算地選擇,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做一個聰明消費的家庭理財者,讓想要的「五子登科」目標一個個順利達成,以下是4 個家庭常見的理財消費問題,看看你的聰明指數:

Q1:因為學區考量,想在台北市買一間30 坪左右的公寓,可以符合一家4 口的需要。但因頭期款還沒準備好,有人建議,買房不要一步到位,先從小買起、從遠買起,等到小孩真正要上學時再換屋。到底應該現在努力存錢一步到位買進市區房子,還是真的先從小、從遠買起才聰明呢?

A: 根據每個人狀況不同,答案會不一樣,但是可以告訴大家,該如何思考這個問題。第1,買房子必須先符合自己機能需求,像一家4 口至少需要3 個房間,就千萬不能去買一個套房,然後想等它增值再換屋。從小、從遠買起的原則沒有錯,但是不要因此而讓自己住進一個功能不足的房子。

第2,從小從遠買起,然後再換屋,這是因為這幾年房地產漲很凶,很多人存錢買房根本趕不上漲幅,倒不如先買, 至少先擁有一個漲勢凌厲的房地產。

但是現在這個條件還成立嗎?看起來,台北房價幾乎到了一個高點,再漲幅度不大。如果存的錢可以藉由投資得到更好更有效率的報酬,其實等幾年再買房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如果沒有信心投資,只會存錢,那麼先買小、買遠可以, 但千萬要注意買的地段將來會不會跌比較多,而你想換進去的市中心若跌幅較小,這樣反而虧了。

Q2 :太太月薪4 萬,現在有兩個小孩, 一個小孩的保母費就要1.8 萬,幾乎吃掉一個人薪水。到底應該讓太太辭職在家帶小孩,還是繼續工作,把錢繳給保母?但如果中場職場,未來再就業是不是很困難?

A: 以錢計算,繼續工作還可以多4000 元,從這個角度看當然會選擇繼續工作,畢竟4000 元也是錢。但如果再想想,有時為了趕去接小孩還得搭計程車,三不五時給保母加班費,說不定兩邊的錢也沒差那麼多。

然而很重要的是,教育很難完全純粹從錢考量,因為這涉及教養風格問題。自己親自帶總比保母來得有品質,也會比較符合自己的期待。

這個問題,要先從想給小孩什麼樣的教育品質思考。如果覺得小孩的教育真的很重要,那麼選擇回家帶小孩,絕對不會是不聰明的選擇。

可是有人會擔心一旦脫離職場,未來再就業是不是成問題?其實解決方法很多。就像以前老一輩人家做家庭代工一樣,也許小孩剛出生前1、2 年不行,但之後就可以接些案子回家做。

先考量自己的工作專才是不是有機會在家接案,接案不但貼補家用,也不至於跟社會脫節,將來再就業的機會也增加。即使自己沒辦法接案,現在還有很多媽媽把教養小孩的過程變成一種經濟行為,藉由分享心得出書,產生有收入的模式。

從長遠角度看,現在的穩定工作,其實未來都不見得穩定。新富聯合理財規畫公司副總經理黃正勳曾問過周遭上班族,除了最高一級主管外,公司裡還有誰年紀超過50 歲,答案幾乎沒有。可見一般50 歲的人都要面臨第2 次轉職問題,也許回家帶小孩正是一個機會,去探尋未來比較持久的賺錢模式。

如果沒辦法單靠丈夫薪水,一輩子做貴婦,那麼選擇回家帶小孩的同時,心中最好就啟動一個事業機會的想法,一開始賺多少不重要,有穩定的收入模式才是關鍵。

除此之外,回家帶小孩沒有保母費的問題,但小孩進小學也許有安親班或其他才藝的需求,記得要預留這筆費用。

Q3 :夫妻兩人渴望出國旅遊,但是一趟出國若帶一家4 口,就要花費10 萬

以上。我們一直把出國當作很奢侈消費,7 年下來都沒出去過。出國旅遊對於要養育小孩的夫妻來說是不是很不聰明的消費?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A: 要看出國旅遊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說,要讓小孩增加國際視野,那麼這筆花費一點也不聰明,因為小孩的國際視野不是這樣就可得到,更何況很多小孩出國也不覺得特別好玩,反而在住家附近找一塊沙地,給他一把鏟子,說不定還玩得比較愉快。

但如果為了犒賞自己工作壓力而想出國,那麼小孩未必要跟去。是不是可以把小孩託給父母, 暫時享受兩人世

界,這樣花費也能少一點。

但有人想要全家有一段美好回憶,像藝人于美人就曾經休息1 年,全家出國旅遊。這趟旅行帶給他們全家很豐厚的精神資產,這就非常非常聰明。當然,她比一般人有錢,但別以為她做這個決定沒有風險,當時于美人也說,害怕1 年後沒有人要再找她主持節目,所以,出去前,她就已經規畫要寫書,想辦法讓旅行也能有額外的收入。

出國聰不聰明,涉及到出國的目的是什麼?事先規畫是不是真的符合目的。當然,出國對一般人來說,是比較昂貴的夢想,更要斤斤計較才能把錢花在刀口上。

Q4:小孩出生後,好像一定要買保險。但是還本型壽險很貴,而便宜定期壽險又有時效性,萬一在時效內沒事就等於白繳。要怎麼買壽險才是聰明買法?

A: 還本型壽險一定不划算。保險公司已經把之後要給你的錢事先都算好,然後攤在你每年繳的費用上,等於只是拿回自己繳的錢,而這錢的報酬率比定存利率還低。同樣這筆錢,你每年固定繳放在投資工具上,例如定期定額,一定報酬率比較高。

小家庭買保險如何才算聰明?第1,先保父母的風險。很多人自己風險沒照顧好,就先去買兒童保險,請問大人出事的機率高還是小孩?萬一大人出事,搞不好繳不起小孩保費,結果這筆兒童保險有也等於沒有。

第2,可以用少額的終身壽險,用來搭配買醫療險、意外險,其他的壽險保額就用定期險來補足。一個家庭的風險是有週期的,當小孩未成年,又有房貸壓力時,這時家庭風險最高,萬一父母其中一人不能工作,小孩教育跟房貸的錢不會因此減少,所以需要保險來防範。可是等到小孩長大,沒有房貸後,家庭的風險就降低。根據這樣的風險週期,所以用定期壽險來搭配比較經濟實惠。

另外,醫療險的部分,因為台灣已經有健保制度,很多醫療險的目的只是讓你提高就醫的品質,譬如:4 人病

房可以住到2 人病房等。

在沒有健保制度前,可能沒有醫療險,就醫不了病,但現在就診很便宜,不會因為沒有醫療險就醫不好病。總而言之,保險其實是買保障,把自己可能遇到的風險轉嫁出去,所以定期險是最好的產品。

如果用投資心態看保險產品,而去買任何還本型、儲蓄型險,報酬率很低,除非你是個非常非常有錢的人,不

需要斤斤計較每一分錢的投資效益,否則盡量不要買這類型產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