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多元多變、複雜和高度不確定的世代裡,學習力是個人和組織不可或缺的競爭力;對於一個年輕人,我們如何來做有效的學習呢?以下是我的私房祕笈。
1 個動機:找出學習動機
要學什麼?是什麼?為什麼?要達成什麼目標?如果能事先釐清自己的學習動機和目標,並且確認目前的狀況與目標間的差距,再問我們有哪些可能的資源來做選擇以達成目標?這要靠平常有廣度和深度的涉獵,最後才能決定「什麼是我最佳的選擇呢」?我們可以選擇讀書,也可以選擇向身邊的貴人(導師)來請教,或是選擇其他可能資源,這時才開始我們深度的學習之旅。
2 大心法:建立學習態度
首先我們要先自問:「我只要尋找答案呢?還是要利用這個機會來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是一個關鍵性的選擇,一般人在面對問題時只在尋求答案,好似在餓的時候找魚吃;可是還有少數的人是在做深度的學習,他們不只在找答案,同時也在建立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只在找魚吃,也同時在尋求釣魚的能力,當下次面對類似的困境時可以輕鬆面對。前者是「內容和解決方案」(content)的學習,後者則是「思路和架構」(context)的學習,是一種能力的建設,更是一種深度的學習。
7 個能力:歷經學習流程
反思力:在深度的學習過程中,我不鼓勵速讀,而是要時時掌握住學習的動機,這段文字或是對話對我的意義何在?我的感覺和感動是什麼?將它寫下來,縱使只是隻字片語。比如說我正在學習「情緒智商EQ」的課程時,我會在每一個章節裡找到自己的影子,常常反問自己「我在哪裡?」
連結力:這個感動和我個人過去的體驗有什麼相關?哪些是相近的?哪些完全不同,我必須重新理順?這是一個思考的心路歷程,也是學習最享受的一部分。就好似在談「情緒智商EQ」時,我過去一向自我感覺良好,可是經過專業的測試後,連結到自己在不同情境的行為,我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而在學習「有效溝通」時,讓我看到自己常常不停的在說話,而忽略了聽對方說話的重要性。
沉澱力:現代人太忙碌,沒有時間停下來想一想,我到底學到什麼?如何能定期的歸零,重新出發?問自己一些基本的問題,每天在日記上寫下每天5 件新學習和感恩事項,是一個好的習慣。
轉化力:以上學習到的都是「知識」,如何將它變成「我如何應用」的能力,要靠轉化的流程和思路,這也是建立智慧的起源。
整合力:自己新學習的和昨天的思想有什麼不同?需要捨棄舊日的思路嗎?這是一個關鍵性的決定,這是更新。重新將新的思路模塊整合到自己的思想體系裡,讓它能更順暢,並提升自己的能力高度。
創新力:學習為的是成長,如何時時給自己挑戰,超越自己的疆界,突破自己的能力,時時給自己驚喜,要靠不斷的給自己挑戰,這是一個有意識的學習態度。
行動力:沒有行動的學習還是死的,如何整合出自己最佳的決定,並且及時採取行動,不斷的在行動中學習,這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也是學習的最終成果展示。
學習力是個人和組織的競爭力基石,如何讓學習更有效?它起源於學習動機;關鍵在尋求答案或是能力?這是學習的態度;最後則是經歷有意識的學習流程,成就於學習的最終目標:創新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