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激烈的國考,考上就已經是老天眷顧;拿下榜首,全家要放鞭炮;但是23 歲的呂俐雯,居然一舉拿下去年的律師、司法官國考雙料榜首。
大學念政大法律系,目前是台大法律研究所一年級學生的呂俐雯,竟可以打敗眾多考生,拿下這兩項高手雲集、超高難度考試的榜首,著實令人驚豔。
呂俐雯說,自己的讀書方法並不算太另類,其實就是一般學生的做法: 不蹺課、上課專心聆聽、抄筆記及融會貫通,一步一步走,榜首就是這樣努力出來的。
但實際了解她的讀書方法,還真有過人之處。在她的筆記本上,有一個隱藏的大腦中樞,連結4 條關鍵神經軸,不論是日期、章節、法條、釋憲案,每一頁都是精彩的法律寶典。
超強筆記法: 大腦中樞,索引導讀
大家都會記筆記,但如何記就有巧妙不同了。
呂俐雯的筆記是一本貫穿學習的大腦,從她上課抄的筆記中可以發現4 個小訣竅:
1. 用數字來標示各種序列:是她筆記的重要精髓,也是以筆記作為大腦中樞的重要依據。
第1 個數字是日期,告訴自己這頁是何時記錄的,何時上課抄下的,符號就是一般的日期,如9/30。
第2 個數字是頁數,就是對照在課本上的頁碼,隨時可以回到教科書上的原文去做比對,如P.120。
第3 個是章節,以ch.1 來表示第1 章,以此類推。
第4 個,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法條。就是法律人必須熟記的條文,那就用§16 來說明是第16 條法條。
第5 個數字是#469,這是指大法官釋字,可能針對某一法條所為解釋,以在閱讀時參考該號解釋,可輔助了解法條內涵。
2. 顏色管理:以不同顏色的筆跡進行分類,表示重要性。如咖啡色標寫「歐陸行政發展簡史」就代表這堂課主要授課的主題。如用螢光筆來標示重要,作為日後優先複習的重點。更有鉛筆在空白處補上的說明,則代表複習時有新的了解或觀點,再補充說明之。
3. 圖表輔助:運用圖表來說明較易混淆難懂的地方,自己也可學習歸納,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標明出來。如果是課本上已有的圖表,也要標示出來,表示課本有圖,要記得去翻閱。
4. 案例說明
不可少:老師引用的案例及說明,一定要記下來。日常生活如發現相關的新案例,也要補充在筆記上。法條與案例一起熟練,反覆運用,如此才能加深印象。
呂俐雯的筆記看似一般,但細讀後有如法律寶典,內容精華都在一本筆記上,隨手翻來,暗藏玄機。難怪她只要一本筆記在手,輔以其他教材,就能旁徵博引、悠悠自得,把法律條文靈活運用,拿下高分。
A+ 讀書法:集中火力準備
談到如何準備考試,呂俐雯透露自己是集中火力,單次攻一科目的方式來準備。
第1 階段:上午一科。如過去高、國中時,她會花一個上午,就單單讀一科,下午讀另一科,晚上再讀另一科。而在每科的複習時間內,全力把該科清楚弄懂,即使時間來不及了也要快速掃過一遍,絕不拖累到下一科的準備時間。
第2 階段:全面掃蕩。當大四準備律師及司法官國考時,呂俐 雯的準備方法仍一樣,就是花一、二週的時間全心全力準備一個科目。
這種全面掃蕩,除了空軍的轟炸外,也會派出陸軍地面部隊來逐一掃蕩,期望在一、二週內將這一科目弄得滾瓜爛熟。這樣的好處是,專攻一科,花最大力氣去理解它,讓它強刻在腦海中,較不會忘記。
第3 階段: 花二天去複習一科。如此進行完一輪後,可能只剩下一個月時間。這時每科再花二天去複習,強化印象,也同時與其他科目融會貫通,把有相關之處做一整理歸納比較,如此印象就更為深刻,也不會處於有深度卻沒有廣度的情形。
關鍵記憶法: 思考邏輯訓練
大學4 年,幾乎不蹺課的呂俐雯認為,老師上課內容很精彩,不要輕易放棄學習的大好機會。預習時會發現有些不懂的地方,在聽老師講解後,印象會變深刻,就不易忘記。
她認為,上課時聽老師的講解是一種思考邏輯上的訓練。因為老師常會拋出問題,自己雖然不一定會回答老師的問題,也不一定當下想得到答案,但至少會開啟思考模式,思考一下自己從來沒想過的問題。
此外,上課同時眼耳腦手都集中,自己也不知不覺快速吸收新知,記憶效果最佳。
記憶不是死背,法條更無法死記,她認為,有時自己看法條只是一般般的文字組合,沒有留下印象。但經老師的講解後,反而變得知其所以然來,興趣反增,這也是上課專心聽講的好處。
時間管理法:自律不偷懶
考前半年制定了生活公約,要求自己早上8 點就待在書桌邊,開始4 小時的讀書時間。中午休息到2點,繼續讀到傍晚6 點,吃完飯洗過澡後,再從7 點半讀到12 點,然後上床睡覺。
當然有時會想賴床,但一想到時間不夠,就會從床上跳起來,趕快回書桌前就定位,開始讀書。甚至為了激勵自己,呂俐雯在書桌前寫下「剩下30 天,要早起,不能賴床!」的話來提醒自己,不要破功而打亂了讀書的作習。
呂俐雯也分享,找到相互砥礪的同好也很重要。從互相討論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的弱點,再加強補上,會更強,也更能獲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