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場追尋的療癒旅程

電影《心靈鑰匙》

林靜宜
user

林靜宜

2012-02-01

瀏覽數 3,650+

一場追尋的療癒旅程
 

每一把鑰匙,都能找到對應的鎖嗎?

人生的困惑和傷痛,如何解,電影《心靈鑰匙》就是把奇妙的Key,故事背景為911 事件。2001 年9 月11日,是美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痕,好萊塢陸續拍攝了《聯航93》、《世貿中心》等電影向救難英雄或罹難者致敬,而《心靈鑰匙》卻首度深入刻畫罹難者子女的心理創傷。

11 歲的奧斯卡(湯瑪斯霍恩飾)是一位亞斯柏格症(Asperger’s syndrome,自閉症的亞型)小孩,與他極為親密的父親,教他用不一樣的方式看世界,為了改變他的自閉傾向,甚至幫兒子製作名片(這樣他可以不用跟陌生人說太多的自我介紹),鼓勵他外出冒險,學會永不停止追尋。

但奧斯卡的父親不幸死於911恐怖攻擊。奧斯卡剛好回到家,先聽了父親從世貿中心撥回來「報平安」的4 通留言,當第5 通電話響起,他卻害怕到無法上前接聽,接著,電視畫面播出受到飛機猛烈撞擊、瞬間塌毀的世貿中心,那通電話變成最後的留言。

無法言喻的心痛

失去至親是人生無法避免的歷程,成熟的大人都不見得能處理這樣的傷痛,何況是對「心痛」懵懵懂懂的孩子,又無法像身體疼痛般那樣的具體訴說。

若比喻父親在一個人成長過程扮演的角色,有點類似太陽,與對安全感、權威、自我價值的感受相關。導演透過奧斯卡的行為,細微呈現小男孩表面上與母親恢復正常生活,其實內心無法承受失去太陽的反應。他充滿不安全感,失眠、害怕搭電梯與地鐵,他認為母親無法理解他,對她的管教發脾氣,甚至把有5 通留言的答錄機藏起來,變成傷痛後心裡的「黑暗」祕密。

傷痛要怎麼解開?除了失去生命太陽,父親不在了,也凸顯原本不親密的母子關係。奧斯卡無法對母親敞開心胸,愈來愈自閉,還對母親大吼:「我真希望當時在(世貿)大樓的人是妳!」

一直到奧斯卡在父親衣櫃上方,發現一支裝在寫著「Black」(布萊克)信封袋的鑰匙,才重新燃起希望。因為小男孩相信,這是最愛跟他玩推理遊戲的父親留下的線索,他決心找出哪一位才是認識父親的布萊克。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Black」既是姓氏,也有黑暗之意,小男孩尋找有著對應鎖的布萊克,就像尋找解開內心「黑暗」的旅程。

每個週末,奧斯卡都拿著這把鑰匙,一家一家去尋找對應鎖,他學著怎麼與陌生人接觸、溝通,傾聽「布萊克」們的人生故事。為了到達目的地,他得克服恐懼,做他害怕的事,例如坐地鐵、過高橋、搭電梯等,對祖母的神祕房客(實則是他年輕時就拋家棄子的祖父)傾訴祕密,每做到一件事,好比完成一個探險,去掉綑綁的心鎖。

默默守護的母親

飾演奧斯卡母親的,是影后珊卓布拉克,這是她婚變後的第一部作品,演出時,她在現實生活中領養了兒子路易,詮釋片中為母則強,在疏離的親子關係之下,默默守護兒子走出喪父傷痛的母親。

劇中的結局是兩人重拾母子關係,親密談心,但最令人動容的是她陪伴兒子走過追尋解答的方式。

當她發現兒子拜訪布萊克的作戰計畫,並沒有阻止小男孩,因為她知道丈夫對兒子說的「永不停止追尋」,已成為孩子的信念。「我嘗試著用你的想法,思考你會走的路線,」她製作一份「史埃爾尋找布萊克」的地圖,在兒子之前先去拜訪那些布萊克,希望他們能協助,並依每家人的環境,讓兒子有機會體驗不同的生活。每回奧斯卡編謊言出門,她裝作不知道,提心吊膽直至兒子回家,才能放鬆。

奧斯卡為每個拜訪過的「布萊克」拍照、寫筆記,有的是經歷婚變的夫妻,有的是和樂一家人,有的人在社會底層努力,也有人罹癌卻依然樂觀,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小男孩看到以各種態度活著的不同人,從中學會了如何勇敢面對恐懼。

原來,若能克服自身恐懼,每一把鑰匙,真能找到對應的鎖,在追尋過程中,同時也打開了心鎖。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