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要有自己的色彩,這件事到底重不重要?
五顏六色,花花世界,每一個選擇,都是一次試膽,每一個顏色背後,代表屬於你的自信。
自信,為什麼愈來愈重要?因為全民色彩時代已經來臨,如果你還不對色彩覺醒,如何培養自信?
早上,打開衣櫥,你總是猶豫著上衣的顏色到底要搭配哪一種顏色的圍巾、哪一種顏色的鞋子;好不容易看上一件家具,結果買回家卻發現跟裝潢格格不入;為什麼有人的辦公桌永遠都看起來舒適又搶眼,而自己的辦公桌整理了半天,還是覺得無趣?明明看起來不起眼的人,為什麼出國遊學一趟回來,卻讓人覺得眼睛亮了起來?
這都是有趣的色彩遊戲,會玩的人,愈玩愈自信,品味油然而生。
問題是,你有勇氣試膽嗎?台灣人從小學開始穿制服,整整穿了12 年,制式的顏色長期取代我們對色彩的自由思考與想像;好不容易脫下制服後,對於色彩卻失去了試膽的勇氣。
關於試膽這件事,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從自信下手,她創立學學台灣文化色彩網站,有系統地蒐集台灣自己的色彩,相信5 到10 年之後,台灣人會看到屬於台灣人的色彩與美感,從而找到自己的風格;而奇想創造副董事長兼執行長謝榮雅,素有「設計魔法師」之稱,色彩,是他的觀點,也是他的魔法來源。台灣人用了50 年的大同電鍋,紅色與綠色都看過,就是沒看過黑色,卻在他巧手設計下,搖身一變,成為大膽又時尚的黑色,難怪一推出就銷售一空。
所以顏色重不重要?當然很重要。為什麼要堅持找回自己色彩,拒絕盲目追逐國際流行色彩?因為,堅持做自己很重要。
因為堅持做自己,當年,徐莉玲不到30 歲便當上中興百貨總經理,在當時日系百貨稱霸台灣的風潮下,只有她堅持走本土路線,大膽挖掘當時本土設計師如陳季敏、溫慶珠等新星,給他們舞台,讓他們做自己,從而帶動風起雲湧的本土品牌風潮。
因為堅持找到無可取代的自己,謝榮雅的設計作品,至今囊括國際85 座大獎,是國際工業設計史以來,首奪國際四大設計獎中的三金獎設計師。謝榮雅說,所有淬煉的過程,最後剩下的是「觀點」,未來,消費者埋單的正是你的觀點,而找到無可取代的創意,就是找到無可取代的自己。
不大膽,如何奇想?不學學,何以試膽?多元風貌的台灣,本該有自己多元的色彩,至於色彩可以為生活帶來哪些變化?消費者又是如何被色彩所影響?以下是兩人對談的精彩內容:
台灣色彩,多元自信
為什麼找到台灣色彩很重要?色彩就像是一棵不斷在長的樹,你不斷練習就是在試膽量,久了就有自信做自己。台灣多元豐富的文化與歷史就蘊藏在濃厚的色彩中,找到台灣色彩,就是找到個人自信。
徐:什麼是台灣色彩?我們蒐集了台灣70 年代老畫家們畫的台灣,就記錄了當時台灣尚未工業化時代的顏色,像黃丁盛老師拍的台灣早期建築,這些建築都充滿早期台灣色彩元素;楊恩生老師也拍了這麼多台灣特有的動植物,也是一種生態色彩。
我們透過藝術家的作品去研究色彩,從上百幅畫作中取出顏色,做成社群,放在網站上讓大家看到,也希望更多人上傳珍貴的色彩資料,豐富這個資料庫。
很多論壇喜歡討論到底什麼顏色代表台灣,用一個顏色來代表是很不專業的,我從5 年前成立學學時,就設定要有色彩研究部門,因為我一直認為台灣要有自己的色彩,你看連苗族自己就有一萬多種代表顏色,更何況是台灣。
謝:換句話說,現階段社會的多元性已經無法讓一種顏色大行其道,顏色會形成各自表述,你看十幾年前,有一段時間紅色很流行,當時因為蘇聯解體,民主世界為了緬懷代表共產世界鐵幕的結束,造成紅色流行;所以台灣如果硬要選出一個代表顏色,那是屬於過去威權時期的思考邏輯,根本不適用於我們民主開放的形態裡。
徐:2000 年以後,全球暖化議題出來,大家開始支持本地創作,加上大中華市場崛起,成為各家品牌必爭之地,所以就出現一個新的聲音,那就是亞洲色彩研究也要出來,現在很多國家每年的提案一定會有東方提案,這表示亞洲色彩已經受到重視。
我從25 歲就開始做服裝,從自創品牌再到百貨公司做經營管理,當時我給廠商上課第一件事就是談國際流行色彩。80 年代是全球品牌正在追求全球化的初期,台灣在2000 年以前是外銷導向的經濟體,比較在乎如果商品賣到日本,就要了解日本流行什麼顏色;賣到歐美,就要了解歐美的流行。但是2000 年以後,很清楚我們必須開始重視自己的色彩。
謝:關於我們自己的色彩這一塊,缺乏系統化的建置,而學學用比較系統化的建置方式,把色彩的時間軸向前推移,等於是把那段歷史補了起來,讓色彩可以有長期的趨勢觀察,透過色彩,你可以看到政經的變化,非常具有指標。
徐:因為顏色是有歷史背景的,每個國家也都有他們自己熟悉的顏色,透過對這些色彩的了解,你累積愈多,你就會不斷調整你對色彩的喜好,色彩就像是一棵不斷在長的樹,你不斷練習就是在試膽量,久了就有自信做自己。
從生態系統看色彩,你得融入而不是搞破壞
品味這件事,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就好了,你的情境是什麼,決定你的顏色如何搭配,否則再好看的顏色,放在錯誤的地方,就是一場災難。
謝:設計師看色彩,會把他放在生態系統來看。
在生態系統裡,沼澤就有沼澤的生物,它們適應這片沼澤,而且與植物一起共生,外來物種進來,要嘛就是融入,不然就是破壞,色彩也是一樣,你不能讓它脫離環境因素,否則一定發生物種災難。
徐:色彩其實是具有感染性的。以前我在百貨公司服務時,新進員工進來,同事都說她看起來土土的,我說,別擔心,她只要領了3 個月的薪水,而且全都花光,她馬上就會很時尚了。原因是她看到同事買了一件褲子很好看,就會去買,有了好看的褲子就會想買好看的襯衫搭配,然後再去多買一件外套,最後手錶、眼鏡與髮型都覺得不對,整個人就煥然一新了。
謝:所有的色彩會根據生態去做決定。早在十幾年前我開業做設計時,就非常反對設計師今天設計一個時鐘就開始畫時鐘。你設計一個時鐘,應該要觀照你的生態系統,用商業的行話就是你的目標市場是什麼,你賣給誰?
徐:其實,就連一個國際品牌推出一張皮椅,它賣到日本的咖啡色與賣到德國的咖啡色是不一樣的,品牌若要國際化,就要了解各國對於不同顏色的喜好,因為顏色是有歷史背景的。
謝:擴大來講,就是為什麼會有台灣色與日本色之分;當你所設計的東西要進到台灣這個領域裡,你是進到台灣的生態系統裡,你必須要觀照這個部分,否則東西擺進來會造成物種的災難,除非你是故意要跑出這種顏色,造成視覺效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研究色彩。
全民色彩時代來臨,你得形塑自己觀點
iPhone 與iPad 為什麼只有黑白色? 因為賈伯斯希望把顏色還給消費者,讓消費者自己決定為外殼穿上衣服。NIKE 網站把顏色放上去,讓消費者去點選,自己配色,客製化的全民色彩已然來臨。
謝:以前我們做顏色都是靠預測,因為你要找到能夠被大量製造的顏色,所以你得試圖去創造一個主流去打敗其他顏色,但是這個時代已經過了,未來將是全民設計的時代,當消費者有足夠的品味去挑顏色時,在色彩討論上也會跟現在完全不同。
徐:學學現在的網站,從靈感圖庫、色彩社群到配色練習,等於是在做一個示範,這是幫助台灣人學習色彩最快的方法,等到消費者開始敢去買一些特殊顏色的東西時,廠商是很聰明的,他會馬上反映在下一批的商品中,整個市場就會有正向良性的循環,當你選擇愈多時,你就能建立對色彩的自信。
謝:一旦主控權回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可以依照他自己所處的生態系統,要求客製化服務,設計師的角色也會被轉換,消費者同意你對色彩的觀點,成為你的粉絲之後才會買你的作品,所以你得形塑自己的觀點。到最後,無論是設計師或是消費者,最重要的是觀點,再決定如何形塑自己的風格。
徐:這就是為什麼試膽很重要,因為你練習多了,你就比別人多了自信。
美感,需要被餵養,而色彩,正是最好的教材
美感,需要被訓練,就從對色彩的了解開始吧,你會發現,五光十色的世界,你不再視而不見,而是心有戚戚焉。
徐:要培養台灣人對色彩的美感,就要餵養台灣人的養分。台灣人從小學到高中,穿了12 年的制服,等於坐了12 年的色彩監牢,放眼所見不是卡其色就是藍色,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看到有的人出國遊學回來一年,整個人變漂亮了,那是因為他在國外看到別人很敢穿,用顏色做多層次搭配,於是他也走到店裡嘗試穿搭,經過練習,本來覺得是一個穿著很土的人,當然變漂亮了。
謝:現在科技已經可以去滿足全民設計了,例如這次我兒子班上做班服,過去班服都是找一個樣式然後印上不飽和的色彩,現在,即使你選的是黑色的底,你也有辦法把黑色拔掉,再刷上你要的樣式,重點是你要給消費者機會。
徐:我希望台灣趕快開放,不用穿制服,你看一個班級裡有四、五十個小孩,只要有一個媽媽很會打扮她的小孩,這個小孩的服飾就是其他小孩的參考來源。我們之所以成立這個網站,也是希望大家進來看看,原來葡萄牙有哪些顏色,而泰國又有哪些傳統顏色,你看多了,參與色票的練習久了,美感與能力也就起來了。
謝:其實,學學做色彩網站,對於我們在訓練設計師也是非常重要的題材與工具,讓設計師可以很快就能從圖庫中抓到他要的東西,才能精準切入市場。
徐:很多設計師都是從一幅畫或是看了什麼東西而有了靈感來源,我希望這個網站可以成為遠距教學最好的教材,讓師生與家長來使用,它可以是藝術家的靈感來源,也是最好的家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