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說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
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練出漂亮肌肉,可惜課堂報告或公司開會,未必能讓你脫衣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好聽,可惜想向男友道歉,或想提醒老闆加薪時,用唱的會顯得你很古怪,說不定加薪不成,反遭遣散。
就算你費很大功夫,把鼻兒整得高挺、唇兒整得豐潤,你一旦站上講台演講,也沒辦法靠挺鼻豐唇來贏得滿堂的掌聲。就算你家財萬貫,富豪榜排得進前50 名,一旦遇到女兒向你哭訴失戀之苦時,你也沒辦法靠錢解決,叫她買殺手把負心男給殺了。
所有這些事情:報告、開會、道歉、要求加薪、演講、傾聽訴苦,都只跟一件事情有關,就是:你會不會說話,你有沒有能力去想像,聽你講話的人是什麼心情,想聽到什麼。
而且,最讓人高興的是,練習說話很方便,比練肌肉、練唱歌、去整形、去賺大錢,都要省事得多。你根本不用專門去上課、或者找醫生,因為你每天都得說話,就像金庸小說裡的段譽,最愛練的武功是「凌波微步」,既不必練氣,也不必舉重,只要一直練走路就好了,反正本來就每天都得走路,就走路走他個爐火純青,結果段譽就靠著這凌波微步,消災解厄。
我喜歡研究說話這件事,是因為我覺得透過研究說話,你會比較根本的搞清楚自己和別人的關係,搞清楚自己在想什麼、別人在想什麼,以及,最重要的,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每天我們說那麼多話,其中到底有幾句話是我們說完之後,會自己找個空檔,把那幾句話放在心頭、玩味一番的?
「我為什麼說出這句話?」、「我為什麼會用這個態度說?」,如果沒事就想想這樣的事,就會發現,我們心裡其實藏了很多我們自己都沒搞清楚的東西,這些東西藏在我們的話裡,從我們的嘴巴說出去了,變成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如果我們稍加玩味我們的說話內容和說話方式,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我們的印象,怎樣定位我們在他們人生中該占的比重。
如果,我們練習,把我們相信的事,和我們說的話,盡量變成一體,那我們比較可能因為說話謹慎,而成為一個謹慎的人;或者會因為注意說話的品味,而成為有品味的人;或者,因為訓練自己好好傾聽,而終於變成一個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的人。
這些,就是我在意的「說話之道」,弄懂說話之道,比只是練習說話之術更重要。
鄉間老農一句話,常常比廟堂之上大人物100 分鐘的演講動人,因為老農那一句話裡面的「生命含量」很高,能夠打動我們。而大人物縱使言詞巧妙,大部分是別有居心,只想籠絡人。
我相信的,是先對人和人之間的溝通認真看待,然後得到比較多對人對己的了解,然後比較靠近幸福。
Knowhow 1》傳達感情,不只要會說
情人節那天,古古拿出要送給男友小戈的禮物,是一只錶面上細緻刻著小戈名字的手錶,小戈顯然沒看過錶面竟然可以刻上名字的訂製錶,露出又驚喜又感動的表情。
輪到小戈拿出禮物了,只見他拿出來的,竟然是一個薄薄的信封。古古有點不安:「他送我一封信?還是一張支票?」打開信封,卻是一疊用電腦列印、小戈蓋章的「古古專用禮券」,算一算,一共有52 張。
「這是一年份、每個禮拜一張的禮券,只能給妳用,只能用在我身上,」小戈說。「禮券的用途彈性很大,可以叫我幫妳剪一次腳趾甲,叫我幫妳買一次消夜,叫我一次不跟妳回嘴,一次陪妳看哭哭啼啼的韓劇……」這確實是個好的情人節禮物,因為裡面有很多心意。
你若是常常說話的人,你就會發現,如果你講了「具體的事」,而不是講「抽象的道理」,聽的人比較喜歡聽,
也比較聽得懂、記得住。「永遠愛你」很抽象,但「52張禮券,一個禮拜用一張」,就非常具體,一聽就很甜
蜜。
說話,無非是表達自己、打動別人。為什麼口才流利的人,有時候一點都不討人喜歡?可能是因為他們講話很空洞,只在乎自己說得爽,從來不在乎聽的人是什麼感受。聽的人,如果對你有「掌握不住」的感覺,那你的山盟海誓、夸夸其談,都只是空洞的聲音而已。想要「言之有物」的人,最好能想想那個所謂的「物」是什麼?才會抓得準自己該說多少話,在什麼時候說,說完了以後要做什麼。說得多,或者一直說,都比不上說得準,有做到。
人跟人溝通常有障礙,有時候對方就是跟你不同世界,怎樣說都說不通,那也就只能盡力而為,人生本來就是這樣子,嘗試得愈多,才愈可能完成。
本來就是為了讓你能和別人連結,語言才存在的,可惜這麼多人只顧自己使用語言,卻不在乎別人了。我覺得語言最美的時候,就是我們透過語言,感受到彼此互相需要的時候。
Knowhow 2》話題卡住了,就換話題不要戀棧
平常我們在談話中會有卡住的時刻,剛好沒話可以接了。例如,古古:「你說,你是不是每次都帶女朋友來這裡看夜景?」小戈:(卡住~)或是,小戈:「妳媽媽身體最近比較好了嗎?」古古:「喔,很好,都沒問題了,謝謝你這麼關心耶。」小戈:「別客氣……」(卡住~) 話題卡住了,就換話題,不要戀棧。
我知道有些話題你起了個頭,是希望問出一個結果,或是要告訴對方某件事,但卡住了就是卡住了,暫且丟開比較不會手忙腳亂,有機會再繞回來就可以了。你看電影裡的殺手,每次忽然發現手槍裡的子彈卡住了,或者射完沒子彈了,就會改用拳腳進攻,很少堅持拿著已經沒有子彈的槍當武器去敲敵人的頭。
有些人本來就防衛心很強,或者天生個性冷淡,你再怎麼努力找話題跟他講,他就是淡淡的回答你「是喔」、「真的啊」,這些都是會讓你卡住的回答。
這樣的人,如你並沒有和他戀愛的打算,那我建議你明快有禮的說清楚該說的話,類似「老師說明早九點在車站集合」或「那麼很抱歉,這次就不麻煩您了」,說完就可以閃了。
但如果是你在意的人,談話卻卡住的話,其實不必用力挽救,另外開一個話題即可。 喜劇片裡,笨拙的男主角打破女生最愛的一個花瓶時,趕快用腳把花瓶碎片掃到沙發底下,手上卻抽出花瓶裡的玫瑰,放在女主角臉的旁邊說:「妳比玫瑰花還美十倍……」,女主角笑逐顏開,馬上置破花瓶於腦後,這個場面,某個程度是真的啊。
談話是發生在當下的事情,很少人能同時聽著你講話,腦子裡卻一直惦記著三分鐘前你講了什麼爛話題。遇到會卡住的話題,就讓它摔破在地上,用腳掃到沙發底下就結了。
Knowhow 3》適度的挑釁,能讓談話熱絡
也許有人以為,不管別人說什麼都說好的濫好人,是很好的談話咖,因為他永遠不會唱反調,應該跟誰都聊得來。事實上呢,根本沒有人想跟他講話,因為跟這樣的人講話,就像對著牆壁練習揮網球拍一樣。
你看每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台下前兩排坐的全是好萊塢風雲人物,主持人一定會挑當年最紅的來開點小玩笑,說他們整形整到這場戲跟上場都不連戲啦、離婚付的贍養費比演過最賣的電影票房還要高啦,這類當事人苦笑但全場大樂的玩笑話,這時主持人尺度的拿捏確實微妙。
適度的挑釁,絕對能讓談話熱絡,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見被重視、被探討,而不是被一個完全沒原則
的人敷衍了事的點頭稱是、應付過去。
「陌生的富豪,向一對缺錢的年輕夫妻提出條件:1000 萬,丈夫把妻子讓給富豪一個夜晚,接受還是不接受?」像這樣的電影故事,大家討論起來,就會顯現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價值觀。「世界末日來臨時,有一艘救命的大船可以搭載30 萬人,你覺得憑你應該拿到一張上船的票嗎?」這些問題,如果真的要面對,實在很考驗;但這類很直接的問題,很能激發大家參與。
至於氣氛是否愉快,會不會演變成太劇烈的爭論,那是要走著瞧的,但比起老是聊藝人八卦或哪家店在打折,這類話題起碼較能增進對自身以及對朋友想法的進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