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堯小檔案
出生:1973年生
學歷:政大企管系
現職:新北市稅捐處新店分處。曾任福客多財務專員、台泥業務理。
國家考試:3個月內考上四等特考,97到99年間共考取5次國家考試。
從沒考過公職考試的張政堯,9 月開始補習,課只上了三分之一,12 月就考上地方政府四等財稅行政。第一次可能是運氣好,但若第二、第三次也考上呢?隔年,張政堯也錄取了 2 月的初等財稅行政、3月稅務特考四等財稅行政,12 月地方政府三等財稅行政。2 年內,他考取4 次公職,更在第3 年考取心中第一志願—高考財稅行政。
征戰考場時間這麼短,卻能有如此亮麗戰績,這得歸功於張政堯「先求有,再求好」的策略奏效。
35 歲轉換職場跑道
張政堯轉考公職的第一年已經35 歲了,選擇轉換跑道的原因是工作9 年的台泥想派他去大陸發展。
「我跟老闆說我不想去。」第一次上司沒多說什麼,但隔年再次問他能否去大陸工作,甚至直接表明若沒意願,未來在公司不會有發展。
張政堯當時是業務部內銷科副理,平均年薪100 萬到150 萬之間,他決定離開公司,轉換職涯跑道。
他分析,水泥是封閉產業,就算換到其他產業做業務,原先的經驗無法發揮效益,一切得重新開始,於是開始思索,有哪種工作不用擔心會被派去大陸,同時又能在穩定中求進步?他想起34 歲時,公司第一次徵求他去大陸後,心中閃過考公務人員的念頭,「我仔細再想想,所有工作裡只有公務人員,不論年紀、經歷,起跑點都一樣。」97 年9 月中旬,他從台泥離開,9 月22 日報名補習班,同一時間也報名了12 月地方政府四等考試。
「我給自己一年時間準備,計畫先求上榜,如此可安定自己的心情,再向高考或地特三等邁進。」張政堯沒料到,首次出師就傳捷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信心大增,才能連進三榜。」
張政堯在9 月就決定參加年底特考,而且考試時,所有課程才開始上沒多久,有的科目連1/3 進度都不到,這個
大膽決策的背後,其實經過思考。
關鍵字答題法
「我把每次考試當作練習的機會,不是等準備好了才去考,」張政堯深知畢業多年,就算在校曾修過經濟學、初等會計,早就忘光了,勉強算有記憶的,只有經濟學,包含會計學在內的其他科目都是從零開始,想要一年內考上,就要多爭取實槍上場的經驗。
「就是因為無法預料每次的出題以及閱卷老師的評分方式,所以更不要想準備好才要考,或是非高考不可,」他說。課程進度趕不上考試日期,張政堯的變通之道是勤作考古題,不但了解近年命題趨勢,還能知道自己不會的重點章節是哪些。「念得多,不如念得準,把重點的關鍵字背起來,寫申論題時再延伸關鍵字的觀點,想法子寫長、寫深,」他的關鍵字應考法,確實讓他擊出漂亮安打。
捨弱逐強 把握得分好球
就像等待上壘的打擊者,張政堯專攻好球,集中火力在強項科目。
他選考財稅行政類科的原因有三:一是在他準備考試的那一年,共有地特、初考、稅特及高普考等四個公職考試;二是財稅行政錄取名額僅次於會計行政;三是財稅行政有專業加給,以高考為例, 起薪為44,850元,財稅行政人員可拿到約4 萬9 千元。
除了高考要多考經濟學、租稅各論兩科之外,地特、稅特、普考的考試科目範圍幾乎相同,大致不脫國文、法學知識與英文、財政學、稅務法規、會計學、民法等六科,只是難易度依等級有所不同。
時間有限,張政堯以最大「集合」應考,優先準備四種考試皆考的科目,像財政學、民法、稅務法規,共同科目國文、法學知識與英文就是他設定得分的關鍵好球。「共同科目不要輕易放棄,只要能勤作考古題,可有不錯的成績,彌補較弱的專業科目。」張政堯說,自己的弱項科目是會計學,加上這科無法在短時間速成,申論題也不會有筆墨成績,答案不對就是沒分數,因此,會計的準備只求基本分。
愈接近考試日期,他愈將心力放在強項科目上,隨時注意新修正的法條與社論,「尤其到最後階段,要挑自己能掌握的拿分關鍵,進行複習。」懂得捨弱逐強,這位打擊者成功踩上一壘。
安打替代全壘打
「 我其實沒有很會考試,成績也不是最高分,有的還是吊車尾考上的。」雖然,張政堯不是屬於全壘打型的大砲選手,但他卻能運用一支支的安打,從一壘上二壘,再推進三壘,最後回本壘,贏得賽局。
若第一次四等特考,讓張政堯站上一壘,隔年初的兩次考試,讓他由一壘前進到二壘,張政堯選擇接受地特四等的分發,98 年3 月到台北市稅捐處任職。
本來,張政堯規畫98 年7 月高考是終極目標,但因為3 月正式上班,除了新工作需要心力熟悉業務之外,下班後,還趕去補習班,把剩下的課上完,「每堂課的第一個小時,我都在打瞌睡,實在太累了,也沒時間念書,那年高考當然沒考上。」從全職考生變成兼職考生,在從二壘直攻本壘(高考)失利之後,張政堯堅持「先求有,再求好」的策略。
他改以打帶跑的安打,參加同年12 月的三等特考,進攻三壘,因為三等特考與高考的薪資、福利相當,不同的只在於特考限定任職地,高考是中央考試,任職地不限。為了順利上三壘,張政堯選擇含宜蘭縣、基隆市、台北縣(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市在內的北區。「台北市太多人考,南部考生普遍比北部用功,錄取分數比較高,所以我選北區。」考上後,他被分發到宜蘭地方稅務局羅東分局,成功推進三壘。羅東地方稅務經驗,成了張政堯最好的養分,即便沒有太多念書時間,但他透過實際的稅務工作,將理論與實務相互驗證,反而增加應考實力。
實務加理論 攻回本壘
這是張政堯應補習班之邀,分享國家考試心得,最後所講的話:「 我目前在宜蘭服務,還是利用晚上繼續準備,希望及早考取高考,分發回台北縣市的稅捐單位。」
果不其然,他參加99 年7 月高考,榜上有名,成功站上本壘,完成考上高考的終極目標,今年1 月,他被分發到新北市稅捐處新店分處。
或許,第一次就考上,是張政堯的考運好,但他站上一壘之後,靠著安打的策略,一壘壘的推進,就算中途遇到出局,也不驚慌,持續準備,終能攻回本壘,得分!
如何準備國家考試?
「終身雇用」,在職場動盪的時代,鐵飯碗頓時變成了人人搶著要的金飯碗。
比起其他國家證照考試,公職資格因為考上後,立即有安穩工作,除非犯了貪汙等大罪,不會有被革職的風險。正因為如此,公職考試頭角崢嶸,報名人數年年成長,以99 年普考為例,突破70 萬人大關,平均錄取率僅2.66%。說實話,並不是人人都能當全壘打的大砲選手,這與先天條件有關,資質要夠好,念書定性要夠高,臨場爆發力要夠強,但其實只要掌握3 祕訣,就算不是大砲,也能像張政堯一樣,成為持續上壘的安打選手。
祕訣1:多組合報考
以張政堯為例,不管是地方考試、高普考、各種特考,他全都報考財稅行政。若想報考公職,先根據專長所屬的學群,決定投考的學群,如財會學群、電子學群、交通運輸學群等,再根據當年公職考試時間與種類,設計多組合的報考清單。以電子學群來說,就可報考2 月初等、3 月專利特考、6月鐵路(電子工程)、7 月高普考、9 月調查局特考(電子科學組)、國安特考(電子組)、12 月地方特考。
祕訣2:報考新興類科
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經理張家旗指出,文化行政、勞工行政是近2 年才受到注意的類科, 因此具競爭力的考生有限,「表面上錄取率低,但準備很久的考生少,相對來說,反而比熱門科好考一些。」加上,現階段政府重視文化建設與勞工權益,若對文化與勞工政策有興趣, 建議可選考這兩類別。而其他像不定期招考的台電、郵政、鐵路、自來水等國營事業,也是不錯選擇。一般而言,國營事業起薪3.6 萬元 ,加上年終獎金、各項福利補助,工作有保障,薪資和福利優於民營企業,也算是另類公職。
祕訣3:增加實戰經驗
平時多做題目,驗收學習成果, 才發現自己疏忽的地方並加以補強,考前務必念熟考古題,張政堯也是因為多做考古題,才能敲出安打。除了平日練習之外,更要透過各種相關國家考試,檢驗自我實力。張家旗多年觀察錄取同學,他強烈建議有志公職者,務必報名參加其他性質相近的考試,不但多一次機會,還能直接從實戰中,了解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