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職場「 貓型化」趨勢大調查

我是貓,喵喵喵!

張育寧
user

張育寧

2010-10-11

瀏覽數 3,900+

台灣職場「 貓型化」趨勢大調查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以「打油詩女孩」為名參加「史上最肥缺工作:食尚玩家主持人」海選,72 年次的Delia,大學畢業6 年,做過3 個工作,在紐西蘭打工度假1 年,也曾經想過出國念書,但她現在最想做的,是把最愛的旅行變成工作,徹底實現「寓玩樂於工作」的人生目標。

趁著週末2 天休假,Delia 窩在電腦前剪輯一支不到3分鐘的應徵短片,秀的不只是外貌和資歷,更要秀出自己對節目製作和旅遊專題企畫的想法。

地方電視台記者、旅行社業務、行銷公關,每份工作都做不滿2 年,但Delia 很清楚自己的每一個選擇,「不管做什麼,我知道我一直在累積企畫和行銷的能力,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度。」

認真努力磨練看家本領,Delia 付出不是為了公司或主管,也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她的生活方式。工作和享樂一樣重要,不想為了升遷、加薪而「做牛做馬」,在《貓型員工的時代》書中的「貓型」測驗指數中,Delia 勾選了7 個選項,是不折不扣的「潛在型貓型員工」,貓型基因在她的血液裡流竄著。

台灣職場有多麼貓型?

台灣職場中有愈來愈多和Delia 一樣的貓型員工,你是否也是貓型員工呢?

「貓型員工」的概念由《貓型員工的時代》作者山本直人提出,他觀察日本社會在經濟趨緩後,新一代職場工作者與上一代的差異後發現,不同於上一代「勤奮才能成功」的工作價值觀,成長於1990 年代日本經濟大蕭條後的新一代年輕人,在職場上刻意和「忠誠」和「升職」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不過,他們雖然打破與組織之間的緊密關係,但是在工作上卻有另一套自我認同的價值。

山本直人將「貓型員工」的工作價值觀歸納後,整理出10 個貓型特質(詳見後頁『測驗你的貓型指數』)。

雖然沒有歷經如日本經濟大蕭條的窘境,但台灣就業市場薪資不漲、工時卻不斷成長的現象,也改變了30 世代的職場價值觀。與Delia 一樣有貓型員工特質的,不在少數。

台灣職場上的貓型員工究竟有多少?他們的「貓」型程度有多高呢?不同年齡層的貓型人,又有什麼樣的工作價值差異呢?

《30 》雜誌與東方快線合作的網絡市調,邀請25 ∼44 歲的受訪者針對10 個貓型特質進行勾選,結果發現,30 世代族群正快速增加,台灣職場「貓型化」趨勢明顯。

貓型員工職場當道

根據調查結果,台灣職場中的混血型貓型員工,人數眾多、勢力龐大。

在所有的受訪者中,有近58% 的受訪者勾選了3 ∼ 5個貓型員工特質選項,是混血類的貓型員工。

只有28% 的人勾選2 個以下選項,他們仍是傳統的犬型員工,總是勤奮工作,在組織中他們是忠誠的夥伴,升遷或加薪仍是他們最在意的事情。

混血類的貓型員工,他們外表勤奮,看似認真表現求升遷的犬型員工,不過,骨子裡卻以貓的眼光看世界,忠於專業勝過忠於企業,只要企業主表現出「花錢請你來工作就是老大」的姿態,這群混血貓型人會緩緩伸出爪子,積極尋找新工作,時間一到就走人。

此外,有近15% 的人勾選超過6 個以上選項,少部分是不折不扣「標準型的貓型員工」,更多是已經蟄伏在職場上,礙於現實而不敢過度表現自己的「潛在型貓型員工」。

這些人是貓型員工進化3 部曲中,最神似貓的一群。不管從骨子裡到外表,都表現出十足的「個人主義」,自由上、下班,講求論功行賞,休假絕對不能拖延,主管是朋友不是長官⋯⋯。

想要讓這群貓型員工發揮十足潛力,企業主要打造一個玩沙場讓他們自由發揮。Google 聞名全球的「遊樂園」辦公室,吃不完的零食、放鬆心情或和同事培養默契的遊樂間等,就是引發年輕工程師貢獻創意和活力的絕佳玩沙場,創造千禧年之後,最傳奇的「貓型企業」傳奇。

30 世代vs. 40 世代,一樣貓兩樣情

綜合上述調查結果,台灣25 ∼ 44 歲族群為主的職場中堅裡,有7 成以上的人呈現貓型化特質。不過,若再把受訪者區分為25 ∼ 34 歲的30 世代,與35 ∼ 44 歲的40 世代來觀察,兩個世代雖然都呈現貓型特質,但卻各自有不同的「貓」性。

30 世代的貓,他們不願意跟著大眾認同的價值觀走,也更在乎「珍重自我」的生活價值,認為工作和玩樂是不同的生活成分,「工作就是享樂」是很奇怪的一種想法;對他們而言,「玩樂」更優於「工作」之前。

至於累積較多職場經歷的40 世代的貓,也一樣希望能「珍重自我」,對組織和權威一樣感到反感,但同時,他們也謹記自我要求的重要性。

40 世代的貓型人在職場上,更在意是否具備一個專精的技能,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技能都有助於在職場上展現「瞬間爆發力」,在時機來臨時,才能一躍而起,不只抓住獵物,也讓其他人見識到自己的實力。

要當會玩把戲的「高手貓」

台灣職場貓型人愈來愈多,他們珍重自我,不願意把人生花在追求「社會共同認同的大目標」,就像一隻會抓老鼠的貓一樣,他們會在工作上磨練一個專精的本事,卻不想要被組織的權威牽著鼻子走。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面對貓型化趨勢,台灣的企業主們該怎麼「馴服」這群貓呢?

「靜下心來觀察他們、傾聽他們,了解他們心中理想的玩沙場應該長什麼模樣,」104 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

說,「有了溝通,貓其實也是會講道理的。」

不過,方光瑋也提醒年輕的貓族們,在世代特質之下強調自我主張,追求個人「最適幸福生活」固然很重要,但也要隨時檢視自己,究竟是一隻配著武器行走江湖的「高手貓」,還是只會出一張嘴大聲嚷嚷卻什麼都不會做、沒有累積的「肉腳貓」。

職場貓族要切記的是,「光有抱怨卻沒有努力累積實力,即使企業主打造了絕佳的玩沙場,你可能也玩不出新把戲。」方光瑋說。

測驗你的貓型指數

□ 我覺得把一個專長磨練到專精,比讓人覺得我什麼都很強更重要

□ 在工作上,我覺得瞬間爆發力,遠比續航力來得重要

□ 我認為喜歡玩樂勝於工作其實很正常

□ 在團體當中,我最討厭跟著別人的腳步走

□ 我無法信賴動不動就把「這都是為了公司」掛在嘴邊的人

□ 當有人跟我說應該要學著「享受工作」時,我覺得難以理解

□ 我覺得「珍重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 我覺得那些抱定「現在的年輕人多半沒有夢想」的人,心態很奇怪

□ 我認為憂心「自我實現」是沒有意義的

□ 我覺得公司裡的主管多半是「在客戶面前沒地位,在公司裡當虎霸王」的類型

勾選9個以上:標準的貓型員工

不要猶疑,快去過你的貓型生活吧!

6~8個:潛在的貓型員工

你應該是個貓型人,只是礙於現實無法自由展現貓型特質。

4~5個:混血的貓型員工

你擁有部分貓型特質,是否會成為一個獨特的貓型人,就要看你怎麼做了。

2~3個:非貓型員工

身為一個認真打拚的好員工,你看著身邊的貓型人玩樂瀟灑,心裡應該會氣得牙癢癢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