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一位長輩這樣說,「當你走到一個階段,你就會發現身邊姊妹淘的話題,不是更年期、就是器官病變和退休計畫,這就是人生既無奈又可愛的地方。」雖然更年期的問題離我還很遙遠,不過她的話還是讓我感同身受,因為在我的年齡,也有屬於我們自己的煩惱⋯⋯。
禮俗羈絆 婚事生變
在一場飯局中,偶然間認識了一對計畫要步入禮堂的情侶,兩人都是親切又健談的人,外表看起來也相當登對,不過談話過程中卻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一提到要開始籌畫婚禮,男方就以先發制人的姿態,大聲對女方說,「我告訴妳喔!我是絕對不會給聘金的,妳最好先回去跟妳媽溝通,叫她不要有任何期待。」這話題似乎是第一次提起,不只整桌人愣了一愣,連女方也嚇了一跳。她也不是省油的燈,不甘示弱回嗆,「你要給,我媽還不一定會拿呢!」不過男方還是不願讓步,好像生怕自己損失,不斷重申自己的要求,硬是將原本輕鬆的氣氛,變成聘金的談判現場。
誰是誰非,我無法評斷,但在最該花時間經營雙方家庭關係的時候,反而讓舊禮俗成為新家庭的絆腳石,我想應該是所有人都不樂見的。
在許多國家,結婚是小兩口的事,見雙方家長只是基於禮貌。在台灣,結婚是雙方家庭的事,當父母不喜歡你的另一半,你可能結不成婚;當禮俗談不攏,親家變冤家的事所在多有。
放下包袱 為愛犧牲
碰巧, 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國好友Vanessa,也正在為終身大事傷腦筋。她和男友交往了好一陣子,這幾天她趁著假期,第一次陪西班牙男友回鄉看父母,旅行途中特別寫信給我分享她的緊張。Vanessa 從小在傳統的德國家庭中長大,自然也得到德國人特有性格的真傳,好處是做起事來按部就班、一絲不苟,壞處是個性嚴肅、保守又拘謹,對於不熟稔的人別說擁抱了,距離貼得稍近一些,都渾身不對勁。不過,自從與這個西班牙男生開始交往後,Vanessa 就認知到,她的生活將面臨一連串的文化衝擊。Vanessa 一跨進男方家中,一群婆婆媽媽們立刻蜂擁而上,不但熱情地觸摸、擁抱她,甚至每個人都「啾、啾、啾、啾」,大聲地在她的臉頰上留下親吻的印記,頓時嚇得她花容失色。「我差點把那些頭髮斑白的老人家們推倒在地、奪門而出!」她在信上的字句,彷彿可以聽到她的驚恐。「⋯⋯可是,我一想到即將和眼前這一群陌生人變成一家人,為了留下好印象就硬著頭
皮,啾、啾、啾、啾的回吻回去了。」我在電腦螢幕的另一端忍不住笑出聲,想不到一個連擁抱都覺得過分的人,竟然也可以放下文化背景的包袱,為了愛情做出如此的犧牲。
若你為愛而結婚,會願意改變自己;如果你不願改變自己,可能是愛自己勝過愛對方。想清楚後,文化習俗都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