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礦坑金絲雀是採礦工人的幸運符,因為牠們對空氣品質比人類還敏感,一旦在礦坑裡聞到天然氣,就會立刻產生不安反應,藉此警告工人儘速離開礦坑,確保生命安全。
法國工業設計新秀馬修.雷漢尼(Mathieu Lehanneur),就立志要做現代礦坑金絲雀,「我希望,我的設計能像礦坑金絲雀,在人受到環境傷害前,先消除威脅。」
守護生命 設計也發明
現代人生活環境危機四伏的程度,猶如礦坑。但一個好的設計,可以像金絲雀一樣,提前發覺危機,保護人類免於傷害。
你可能不知道室內環境中瀰漫的有毒物質,平均比室外高出5~10倍。敏銳的雷漢尼嗅到了危機,開始和哈佛大學教授David Edwards及美國太空總署,進行長達3年的研發。
這是一件名為《Andrea》空氣濾淨器的設計,看似點綴用的綠意盆栽,成了環保的聰明設計。他們在玻璃罩子裡,養著一株蘆薈,經過他的巧思,小小植物也能成為過濾空氣的大功臣!更獲得美國「最佳發明」獎(Invention Award)。
金絲雀之所以能翩翩起舞、守護人類,仰賴的則是雷漢尼大膽顛覆固有設計思惟的勇氣。在設計界裡,他不自居設計師,反而以科學家之姿站穩腳步,因此才能在出道短短2年間,作品就被紐約當代博物館(MOMA)收為永久館藏,從法國的百年精品卡地亞,到日本的三宅一生,都買他的帳。
貼心科學 吃藥成樂趣
然而,既貼心又科學的「雷漢尼式綠色設計」,卻是來自他對設計界的失望。
10年前,雷漢尼發現,大半的工業設計師,都在既有的安全範圍裡,做椅子、檯燈、車子……,既無發明,也不創新!設計師複製再複製,設計成為追隨形式風格的產物,也讓雷漢尼決定,穿上實驗袍,用科學做貼心設計。問世2年,就贏得紐約MOMA永久典藏榮耀的藥物設計《Elements》,也是雷漢尼的代表作。
年輕時為了賺取生活費,曾經當過試藥員的雷哈尼,比一般人更了解,「吃藥其實很痛苦,不吃病又不會好」的矛盾心理,因此他化身藥品設計師,把「Elements」研發成不同服用法的藥品。例如急性發炎的病患,需要非常準時地服用抗生素,才不會產生抗藥性,藥的形狀,就被設計成洋蔥狀,患者按時剝下一層層「藥皮」服下,「就像一步步戰勝頑強病毒,」他說。
噪音也是一大公害。一顆用麥克風、聲音感應器與塑膠設計而成的小球,經過雷哈尼的巧思,變成了《dB》,只要開啟開關,內建的分貝偵測器會自動趨近噪音源,並且發出穩定音頻的「白噪音」(white noise),對抗噪音源,使人不受干擾。
「我希望設計可以像一個保護你免於傷害的無形膜,」雷哈尼邊說邊用雙手在頭頂圍了個圓形,這隻現代礦坑金絲雀,又開始了他的另一個科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