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香港回歸的兩個現象,三個思維

石滋宜
user

石滋宜

1997-07-05

瀏覽數 19,200+

香港回歸的兩個現象,三個思維
 

本文出自 1997 / 7月號雜誌 第133期遠見雜誌

香港在今年的七月一日之後就要「回歸」中國大陸。

香港在今年的七月一日之後就要「回歸」中國大陸。回顧這將近一百多年的殖民歷史,其實相當令人感傷;不過如果從經濟層面來看香港今日的繁榮富裕,或許就不會覺得當初租讓香港是那般地不幸。因為如果當初香港並非英國人管轄,也隨著整個大陸一樣被赤化,那麼香港不可能有今日的經濟成就,鄧小平重振大陸經濟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政策就不可能實現,也不會有深圳、廣東、上海等經濟特區的產生,甚至會使大陸的經濟革新比蘇俄還要慢五十年。

對於生活在香港的人而言,這樣的經濟成就,或許就是保證中國大陸在接掌香港之後不會有太大政治危機的護身符。因為中國大陸在經過過去幾年的經濟成長之後,已能感受到經濟在一國發展中所占的重要性,而香港的成功經濟經驗恰好提供了更上一層樓的階梯。因此我相信,只要香港的領導階層在將來能透析中共在政治上「死要面子不要臉」的思考邏輯,放棄在意識形態上的政治抗爭,則香港在回歸大陸後,可能還因為資源可以更加地緊密,而有更高的經濟成就。若大陸也能夠善用香港這個商業引擎,相信大陸的經濟發展會更加快速。

在大陸與香港之間的關係做如此演變的前提下,我認為台灣在往後對大陸政策上有兩個現象必須加以考量。第一,現今台灣投資、香港轉口、大陸生產的三角關係短期內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換句話說,兩岸三通對大陸而言,不再是那麼急切且必要的經濟手段。原因在於,台灣當前為了前進大陸市場所付出的高成本,對香港所產生的經濟收益,在香港回歸大陸後,都將成為大陸的經濟利益。這意味著,維持香港目前中間商的角色,會使得台灣必須支付較高成本,而大陸多賺一手,因此中共不會急於建立兩岸的直接關係。

第二,在香港成為大陸對國際世界的經濟窗口之後,台灣對大陸的討價還價籌碼將會更少。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國人的世界有三種經濟體制,一個是大陸的共產式集中計畫經濟,一個是台灣的計畫式自由經濟,另一個就是香港的完全開放的自由經濟。大陸過去的經濟經驗失敗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大陸積極追求經濟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成功的自由經濟模式;而香港恰好可以符合大陸在這方面的需求。換句話說,大陸現在就像是一個手中握有無窮資源、卻不太曉得要如何運用的大富翁,最需要一個能教它如何將手上的聚寶盆發揮最大效用的人--香港。台灣過去在制定對大陸政策時,總是將成功的經濟經驗當成雙方談判的籌碼,認為以我們手上所握有的經濟優勢可以換來更好的政治空間,因此在策略做法上就採用較為保守管制的行動。如今大陸的經濟成長獲得國際重視,同時又有香港的專業經驗做為奧援,可以想見的是台灣未來的談判空間只有更加狹小。

營造最佳企業環境 

在這種狀況下,我要再次主張,政府有必要修正當前戒急用忍的大陸經濟政策,其中有三個重要的思維觀念。第一,經濟政策不能再被當成政治桌上的討價還價籌碼。原因很簡單,用經濟利益換取中共政治上的承諾,例如不以武力犯台、維持海峽兩岸的和平等,並不保證就是可信的。簡單地說,如果今天中共答應不以武力侵犯台灣,我們是不是就真的相信它絕對不會用武力對付台灣?我認為中共絕對不會在口頭上承諾不以武力犯台,問題在於中共死要面子,就算不會動武,也說不出口。第二,我們必須把大陸當成台灣國際化中一個重要的墊腳石。戒急用忍政策的最大盲點就是,讓台灣的產業失去一個更大的實驗市場,阻礙了台灣經濟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反之,如果我們能將大陸視為國際化的一環,讓國內的企業有機會到國外集資,到大陸去擴充產業規模,去建立屬於台灣產業的國際性大品牌,那台灣的國家競爭力豈不是將更上一層樓?

第三,讓台灣企業到大陸去投資發展,不會造成台灣產業的空洞化,也不會造成台灣的經濟衰退,甚至不會讓中共最後拿著台灣在大陸的投資來對付台灣。報載最近有幾家在大陸經營有成的台商,紛紛拿著大筆資金回國投資有潛力的相關產業,就是最佳的例證。對企業家而言,任何投資所考慮的就是投資環境提供的報酬及風險。今天企業家到大陸投資,就是因為大陸是個前景看好的市場;反過來說,如果台灣能夠努力營造一個最佳的企業經營環境,不要說到大陸投資的台商會回國打拚,甚至連國外的大企業都會想到台灣來投資。如果台灣企業能夠在大陸的地方經濟扎下穩固根基,我認為所謂的「台灣效應」--以大陸地方政府去影響中央決策,就會開始發酵。屆時中共想用台灣資源、甚至武力對付台灣,都將遭到來自內部的重大阻力。

有一則管理學上的故事是這樣的:某個家庭裡的兩歲小孩被反鎖在浴室出不來,他的祖父母趕緊通知消防隊來處理。消防人員浩浩蕩蕩地開著消防車,帶著水管及斧頭到這個家裡,用斧頭劈開浴室的門,將小孩救出來。當小孩的父母回到家裡,看到街坊停著幾輛消防車和家裡的狼狠景象,不禁問道:「為什麼會這樣?」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是,想要解決問題,但你找的是消防隊,那麼其帶來的解決工具就是斧頭跟水管--不管這個問題是不是應該用斧頭或水管解決,其結果不想也知。反觀政府在面對中國大陸時,似乎就有這樣的心態;不管這樣的斧頭及水管能不能解決問題,只要政策的口號能夠呼得響亮就好。但是九七之後的大陸政策,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實在有相當重要且深遠的影響,我們豈能不認真深思,任由牛頭不對馬嘴的對策去決定台灣的未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