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新思維化解走鋼索危機

石滋宜
user

石滋宜

1997-06-05

瀏覽數 13,350+

新思維化解走鋼索危機
 

本文出自 1997 / 6月號雜誌 1997大學風雲排行榜

清朝人郁永河在其所著的《稗海紀遊》一書中,曾提到他所看到的台北平原南端南崁,以及台灣東北部的景象:「至南崁,入深菁中,披荊、度莽,冠服俱敗,真狐貉之窟,非人類所至之所……人雖能到,不服水土,生還者無幾。」這其中所描繪的洪荒景象,就是我們先民初到台灣時,所面對的惡劣生存條件。在如此險惡的自然環境之下,我們的祖先們經過幾代人的拼手抵足,以中國人所特有的勤奮天性,創造了台灣當前舉世稱羨的經濟力量;我們的外匯存底曾經是世界第一,台灣曾經是鞋業王國、製傘王國、成衣王國,而現在還是電腦製造業的王國,國民所得年年增高,每年出國觀光、從商人數不斷增加,在台灣的人只要願意,幾乎天天都可以鼓腹謳歌、衣食不缺。

由於有了前人先民的血汗,今天生活在台灣的中國人,享受了其他時代中國人所未曾享受過的空前繁榮,人人都會說:「台灣真是塊福地。」是的,台灣真是塊福地,但自從賀伯颱風過境,將台灣長期以來忽視自然結構平衡所產生的問題掃上台面後,緊接著社會結構失衡所導致的各種政治社會民生問題,也彷如在地底流竄的岩漿,剛蓋住這個洞,另一個洞便又冒出燙手的岩漿;對外,我們有不斷流失、卻又必須不斷「經援」的邦交國,有不斷文攻武嚇的中國大陸;對內,我們有收賄的法官、貪污的警察、瀆職的公務人員及民意代表,我們有賣死豬肉、飼料奶粉的奸商,我們的百里侯死於暴力槍擊,還有一直破不了的重大綁架、兇殺案件。這林林總總的現象,頁讓人不禁要問:台灣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而更令人擔心的是,我認為當前主流的社會思潮,卻依然要不假思索地將台灣推上鋼索,讓我們搖搖晃晃地往前走,不能後退,卻隨時有掉下鋼索的重大危機。

而最能夠反映這種走鋼索現象的,便是我們當前所採取的大陸政策及外交政策。就大陸政策而言,我認為我們普遍缺乏了去「面對現實」的自省能力;更甚者,還有許多人認為,只要我們維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只要我們「戒急用忍」,不要到大陸投資,不要用我們強大的經濟力量去「資匪」,我們跟中國大陸就還有討價還價的空間。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中華民國在台灣,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體制,那前述的論點或許就正確。

別再陷入數字迷思

但是今天全世界有好幾百個不同國家,而當全世界其他的國家都認為中國大陸會是下個世紀的經濟成長核心之時,我們難道還要矇著眼睛說「我看不到」嗎?難道還要逆勢操作、自外於這場大趨勢之外嗎?難道要放棄這一場可以將台灣經濟再推向另一個高峰的機會?台灣過去許多企業之所以會成功,就在於能充分掌握時機,但是我認為現今對大陸我們已經失去主動的時機;更糟的是,在中國大陸經濟已茁壯到如此程度之時,時間反而變成我們最不利的因素,而且拖愈久,愈不利。

再舉當前的外交政策而言,我覺得已經陷人所謂「數字的迷思」,以及「實質外交的矛盾」中。沒錯,中國大陸的確在各個外交層面上,極力地打壓我國,而我反對中共如此做法,也贊成我們應該走出台灣,讓全世界知道我們在台灣的各項成就。但是所謂的實質外交,難道就是呈現在數字上的多寡嗎?只要建交國的數字多,是不是就代表了更多的國家支持中華民國,並且分享了中華民國的經濟成就?更進一步說,我們是不是就願意為了建交邦交,而不考慮實質的經濟效益,繼續忍受在他國投入大量經濟資源?在外交的領域上,尊嚴是極重要的一項因素,而我們當前陷人數字迷思中的外交政策,難道就會讓我們比較有尊嚴嗎?現今外交情勢中的真實情況是,今日某個小國為了你的經濟資助與你建交,那當明日別人提供更大的經援時,它就絕對會遵從台語「西瓜偎大邊」的道理而琵琶別抱。

我們正創造這一代的歷史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在這種走鋼索的危機下,我主張第一,我們要改變現有對大陸的思維模式,不要再將之視為一個敵對的政府;換句話說,我認為在面對大陸時,我們應該盡量少從意識形態的觀點去考量,而是多從實際的經濟面去思考,讓大陸成為台灣國際化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助力。第二,我認為我們應當要有改變遊戲規則、甚至創造新遊戲規則的勇氣。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要有自省的能力,隨時因著環境的變動去選擇最佳的因應策略;而這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因為以相同的做法而期望有不同的結果,就是一種笨的做法,而所預期的不同結果,也永遠不可能成真。

美國政治家羅伯.甘乃迪(Robert F. Kennedy)曾說過:「不要誤以為我們沒辦法對抗世界上層出不窮的災難、不幸、忽視、不公、暴力……以為只有少數人有力量扭轉歷史,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努力改變一小部分事件,所有這些行動將會寫入這一代的歷史……人類歷史是由無數各式各樣勇敢的、有理念的行動所形成的。」所以,成功是由多數人共同的努力所形成,歷史所記載的是所有人共同曾有的行動;在當前的情勢下,台灣確實需要所有人挺身而出,講出真正的話、做真正的事,而也唯有如此,我們才對得起流血流汗的先民,而台灣也才能其有更好的明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