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民選總統的任期,還剩下一千餘天。
剛滿民選周年的李總統,大概沒有想到過去的民意可以像流水;現在的民意可以像洪水;這個洪水居然沖垮了自信的堤防,留下滿目瘡痍。
有人語重心長地提醒我們的領導階層;「在威權時代,有些事領導人可以做,老百姓不可以做;在民意時代,有些事老百姓可以做,領導人不可以做。」這就是為什麼領導人(動用大批員警)打小自球,吃(天價的)鮑魚會引起普遍的反感。
幸而還有一千天的時間,可以挽狂瀾於既倒。因此,讓我們向第一號公僕誠懇地建議:
(一)當您不肯撤回支離破碎的憲改方案時,不要反對「權責相符總統制」的修正案。
(二)既已再度宣示:「李登輝下一任絕對不會出來競選」,那麼就全心全意做一位全民的總統。於今年八月國民黨十五全大會後,也不再擔任國民黨黨主席。這將為百年老黨樹立一個民主典範。
(三)憲改後的總統,以其空前的實權,必須要輔以謙和的胸懷,做一位令人尊敬的公僕:
-公正地遴選天下英才。
-公平地對待各族群。
-公開地與金權、特權、黑道切斷關係。
-公道地解決人民生活上不安的問題。
(四)突破當前兩岸關係的僵局:以過去幾年推動元首外交、度假外交等的高度興趣與想像力,來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對中共當局,固不宜有美麗的憧憬;但對中國的末來,則不能不有歷史的責任。
當李總統展現中國情之時,也就是兩岸解凍之日,更就是他在中國歷史上占有一頁的契機。
李總統要扭轉人民對執政黨的失望,就必須立刻將自己領導的國民黨與主持的政府做新定位。政府不再是:
-應急的救火員。
-事後的道歉者。
-視若無睹的「旁觀者」。
-更不是「偏愛的施捨者」。
領航者更要有做中國人的歷史觀,做國民黨主席的使命感,以事實來證明「我不是要以強人之作風,做一個台灣總統。」
台灣兩千一百萬人民將會面對一千個春天或冬天,就看總統的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