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吳秋昆是個標準的空中飛人,因為工作的關係,他常常得全球跑透透。澳洲出生的他,在當地的跨國科技公司思科工作一段時間後,因為台灣有新的發展機會,而決定到內湖科學園區工作。不過,才來台灣沒多久,吳秋昆過幾個月又要調到美國總公司去了。
因為工作地點不固定,所以談結婚、生子、甚至購屋置產,對吳秋昆來說都有點遙遠。現階段的他只想把工作做好,也不急著踏入婚姻生活。
對婚姻沒有太多的規畫,但對退休後的生活,吳秋昆已經有初步的想法。他希望將來退休後,每天早上起來,就可以駕著心愛的帆船到處遊歷,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已經開始著手做財務規畫。雖然目前他的帆船夢還有些遙遠,但至少已經踏出實現夢想的一小步。
退休後一年百萬才夠用
話不多,大部分時間都是靜靜地聽、有時露出傻笑的吳秋昆是個憨厚的工程師。在澳洲的時候,他每天準時地上班、下班,因為感覺到當地的人似乎都過得很悠閒,好像從來不需要擔心錢的問題,生活也能平靜安穩地過下去,所以他不知道退休竟然也是一個需要討論問題。
直到回台灣工作,吳秋昆接觸到的資訊多了,再加上他發現,退休後要靠政府或公司的退休金,根本就不夠,才讓他開始及早準備。
不過,要怎麼開始計畫呢?吳秋昆估算,帆船的話,找朋友合資一起買,大概一年需要40萬元;每年兩次的旅遊,需要20至30萬元;還有最基本生活費,包含吃、穿、交通費等,一年也要50萬元;而最花錢的,莫過於車子的花費,大概30萬元才能搞定。這樣算一算,退休後每年至少也要100萬元才夠。
如果是以勞保加上勞退新制,退休後約可領回300多萬元,以退休後每年100萬元的花費,換算下來只夠他活三年。剩下的錢,究竟要怎麼存呢?
用年金型保險存生活費
吳秋昆預計退休後的生活費,以年金型保險來達成。因為年金型是最穩定的,雖然報酬不高,但退休後一定可以保證領回,不會有虧損的風險。年金型產品主要就是為退休設計的,可以克服領一筆錢就會花光的人性弱點。尤其是利變型年金,領回的錢會依當時的利率狀況調整,可以抵抗二、三十年後的通貨膨脹問題。
以吳秋昆目前的情況來說,他每月存一、兩成的薪水到年金型商品,月存不到1萬元,退休後每月至少可以領回1萬元(視當時利率水準而定),領到過世為止。一個月1萬元當然不夠,不過這是剛開始的做法,他預計會再慢慢往上加,有可能調整到每月3萬元。
四成買股票四成存外幣
其他不足的部分,吳秋昆將存款的40%投入公司的股票或基金,40%放定存,而且是利息較高的澳幣定存,希望藉由這些投資報酬率較高的標的,累積較多的財富。
至於退休後的醫療險,也是絕不可少的。吳秋昆買了基本的住院醫療、意外醫療和癌症險,每月繳4000元,已經足以照顧退休後的醫療開支。
吳秋昆收入不錯,用錢卻滿省的,每月可以存下一半的薪水。公司有補助油錢並提供三餐,自己則不常買衣服,也不迷3C產品,根本花不了什麼錢。他生活最大的開支就是房租,月繳1萬7000元,額外開銷就是偶爾交際應酬,剩下的錢都存下來。為了將來的帆船夢,現在就得少用一些。
吳秋昆,29歲
◎邁威爾科技公司技術行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