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話30

游常山
user

游常山

2004-08-27

瀏覽數 3,250+

總編輯話30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我認識中華汽車總經理蘇慶陽12年了,聽他說起進裕隆集團前,待過台塑集團、統一集團,但卻各待5年就說再見,直到裕隆集團重用他。這次再度深入採訪他,才恍然大悟,只有自己最知道自己的侷限,想成大業者不可把「生命格局做小」。

我同時採訪過那些非常執著於一個公司,打算從一而終直到退休的人。

台灣飛利浦副總裁呂學正在這家荷蘭商33年了,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世界繞了幾圈,都是飛利浦栽培他,他也不曾動過念頭要跳槽轉行。

選定一個好工作,不要輕易動。

客觀環境的好壞評估,還要個人主觀的直接感應。有時候,出人意表的選擇,反而是對自己最好的一條路。

譬如說,當小說家。

紅遍兩岸的王文華,絕對不曾想到,寫作的收入和影響力,可能還超過他以美國名校史丹佛大學MBA學歷擔任迪士尼電影公司行銷經理的薪資。

走哪一條路?人生的過程沒有單一的捷徑,生命不能給標準答案,很多看似不可思議的愚蠢選擇,對當事人而言,卻是他生命中不得不繞的彎。

本期封面專題〈前途新選擇〉,希望在主流的科技業、公教人員,也能給30歲世代青年另類反思:說不定「人少的那條路」才是你最該走的、最平坦的生涯。

免費報名 | 9/27(六) 東方花藝大師凌宗湧 帶你感受每日美日的生活美學

本期特別企劃〈八城青年,風雲連線〉以上海、紐約、巴黎、東京、芝加哥、柏林、新德里、札幌的生活方式,為台灣青年提供一種跨文化的生活視野。

嘗試跨文化的衝擊,是30歲世代必修的「壯遊課」。金石堂書店創意總監馮光遠,當初念完美國康州大學的碩士,刻意留在紐約市(一待11年),有一年除了打工,幾乎都在看電影,因他只想創作,不甘心就這樣回台灣。在紐約,他認識李安,種下日後合作電影《囍宴》的因緣。

10年前回台灣,大鳴大放,馮光遠一直看不慣的是一種視野上「單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所造成的「黨同伐異,淺薄庸俗」的深層人文危機吧!

「單向度的人」視野狹窄,以「權力的傲慢」來主張文化解釋權,激化偏見,不僅非社會之福,而且讓台灣的文化內容更膚淺。

唯有人文精神可以修正單向度人性的褊狹。《遠見雜誌30特刊》特別摘錄大陸文壇散文大家余秋雨的《借我一生》回憶錄中的一章,希望藉此對台灣的多元文化有一些棉薄的貢獻!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