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台灣,各行各業,很難不談到大陸經。經常和很多到過大陸的人談話,發現去生活或做生意的人,造化雖有不同,但對那個地方總有些奇特的情結。有一部分是因為血統和語言相同,但是文化經濟背景是那樣的迥異,要把那地方真當作異地,又不比其他地方難以快速融入和了解。
有趣的事就這樣在台商的生活裡發酵開了。
我不算是個台商,近年常到大陸各處拍廣告,有拍才去。有的時候也會待上一個多月,接觸的人多了,慢慢也對那裡有些不多不少的瞭解。
搭計程車?搭D去!
「師傅」,是大陸對所有司機的稱呼,「搭D」是那兒的人對搭計程車的說法,而計程車,是我們初到中國的台灣人,最容易生氣的地方。有時是被騙生氣,有時是因為說不通很多事,搞得亂糟糟,心慌來氣。
這就說說剛到上海的「搭D」趣事吧!
我有個朋友剛到上海,上車報了地址,這位「師傅」走走就要和她確認一下位置,你知道,路不熟的人報地址,順序一亂,已經把司機搞昏了。
「師傅」說啦:「前面就是番隅路了,你要大轉還是小轉啊?」
我這朋友聽過太多被司機繞路騙錢的事,以為這位「師傅」故意考她認不得路,就很生氣地說:「你走就是了!轉大轉小,關我屁事!你愛怎麼轉就怎麼轉!OX>#@?……」
後來這女人在上海住了一陣子才搞清楚,大轉=左轉,小轉=右轉。想像,俯視你的車子轉彎的過程,左轉的弧度是比右轉來的大,經人指點,一講就通。
前面不好走呀!
上海哪,就是全中國最富的省,全中國的稅有一半都它繳的,說話也有點OX>#@?,硬是和全中國的人都不同。
「這條路走到底左轉」在上海常聽到的說法是:「這條路走到頭大轉!」
我的另一個朋友在車上破口大罵,是因為他的「師傅」說:前面不好走呀!
他也以為司機想繞路騙錢,其實上海(中國)話,常以「不好○○」來形容不能夠或是不方便。
不好走,可能是在修路;可能是禁止轉彎。
如果你問一家店的店員,你一個月領多少錢?她可能也會說:這我不好說!
那就是不願意說,或店裡規定不能談論這事。用得可廣泛了。
我到上海印象最深刻的特殊形容法是:不要太╳╳!
店員可以在你試上鞋時說:「不要太好看喲!」那就是「真的很美!」的意思。「不要太好吃喔!」「不要太便宜喔!」就是 「很好吃!」「很便宜!」的意思,獨特吧!
恰巧說中文的中國
所以你說嘛,平平說的寫的都叫中文,怎麼差這麼多。
我的方式是,就當作是到一個「恰巧說中文的外國」,常保持學習當國語言的適應力,很多事就當是趣事,笑嘻嘻地,就過啦!
其實上海的司機,普遍來說是挺和氣的。而且傳說上海男人都是小男人,洗衣、買菜,樣樣做。我就親眼看過一個司機和氣到不行,我的朋友找不到衡山路上的一家店,來回叫司機迴轉了五次,要是在台北,可能會被趕下車。
喔!順帶便一提,迴轉在中國普遍的說法是:「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