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曲高和寡的社企不會成功

吳柏學
user

吳柏學

2015-03-24

瀏覽數 8,750+

曲高和寡的社企不會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春一枝創辦人李銘煌秉持友善小農的原則,再加上努力洞察消費者需求,兼顧公益與獲利,成為成功的社會企業。

 

嘿,你對現實滿意嗎?你的生活中,是否偶爾也有一些讓你看不過去、難以忍受的不公不義?

面對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問題,改變的力量已經悄悄出現,起因於大家開始重視周遭的公益議題,以商業模式來解決社會當前的困難,告別以往自掃門前雪的心態。

資本主義拉開貧富差距,造成「一個城市兩個世界」;或是大企業壟斷市場,剝削勞工也剝削了土地。這些過去製造出來的問題,現在正有一波新興的社會企業,像是多扶接送、春一枝、生態綠等等,都在努力翻轉這些錯誤。

但社會企業要怎做才容易成功?怎麼樣才不會空轉自己的熱血?面對市場上眾多不計代價競爭的對手,社會企業的籌碼在哪裡?經過數年的醞釀,一些針對社會企業模型的檢討也正慢慢成型。

3月22日社企流連續第3年舉辦年度論壇,在去年獲得全球最大社企培育組織UnLtd認證後,社企流本次論壇走向國際化,邀請國內外社會企業家共同與會,讓台灣追上新加坡、香港、首爾等地,成為舉辦千人國際論壇的亞洲社企聚落之一。

以「堅持的力量─比熱血更重要的事」為題,社企流邀請創新工廠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擔任社企創業的總教練,以及英國Rubies in the Rubble的創辦人Jenny Dawson、韓國Tree Planet創辦人Kim HyungSoo擔任國際社企分享者,而國內代表則有春一枝創辦人李銘煌、身障發明家劉大潭、生態綠創辦人余宛如、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主任張英樹、多扶創辦人許佐夫、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

他們除了分享自己的企業正在解決的問題之外,更提出許多走上社企道路會面臨的重要問題,其中總教練李開復更指出,台灣的社會企業家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社會太多、企業太少」,也就是說,如果社會企業仍只顧著用滿腔熱情來做事,卻忽略了一間企業要營運必須發展的技巧,那就會曲高和寡,最終無法長遠經營。

社會創業家的使命也包含獲利

李開復在論壇前接受社企流的訪問提出,創業家要成功必須要有4項重點:找到產品市場定位、找到合適的團隊成員、人脈,以及運用社群工具擴大市場規模。其中最重要的是靠著精實創業(Lean Startup)的方法來找到產品的市場定位。

李開復以多扶接送為例,創辦人許佐夫因為家中長輩的需求而開始醫療接送的服務,後來卻變成以旅遊接送為營收的主要來源。雖然這與最初想像不同,但是這就是精實創業在驗證產品功能性和市場的過程。

社會企業因為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使命,所以比一般創業家擁有更多感性。但是市場競爭不能只依賴感性的熱情,更需要理性分析,不然強烈的社會使命反而造成發展的阻礙。

李開復也就社會企業與一般企業做比較。一般商業公司具有自足性,並且能夠有非線性的規模成長;而社會企業則因為多是中小型企業,所以呈現線性擴展。所以社會企業的機會應該存在於NPO和一般商業公司之間,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目標成為一個具有社會良知的公司。

曲高和寡的社企不會成功_img_1

社會企業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自己可以在市場中找到利基點,再試圖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大,才能永續經營,達成改善社會的理念。若認為在做很神聖的事,有不屑於賺錢的心態,是很不理想的。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社會企業,貼近現實吧!

如果你想要投身社會企業,卻又還不知道如何純熟的運用商業知識、降低風險,不妨來看看下面已經成功的社企家們有什麼建議。

曲高和寡的社企不會成功_img_2

(圖片來源:Rubies in the Rubble官網)

英國Rubies in the Rubble的創辦人Jenny Dawson,將生產過剩的食物做成甜酸醬,並與英國中途之家的婦女合作,一起製作果醬商品,目前在英國已擁有300個合作點。她以自身經歷提醒社企家要盡可能的貼近現實:

第一,找到關於市場需求的真實答案。Dawson認為,產品的設定應該由下而上,所以Rubies in the Rubble的市場調查從蔬果產業鏈的運作方式、供應量的穩定,到果醬、甜辣醬的市場通路分佈全部涵蓋,才能確定在哪裡賣最適合、競爭者分析也很重要。在了解完市場需求後,她才決定商業模式、產品,接著連目標產量、成本一路算到定價、行銷策略,確認財務面的可行性後,量力而為。

第二,找到自身「真的價值」。Dawson提醒,太多社會企業將心力花在說故事、傳播理念,卻忘了自己給消費者最大的價值仍然是產品。她花了整整2年確認自己的價值是產品競爭力,於是透過不斷的調整配方、擬定通路策略,才決定一罐300克、以棄置蔬果做出的果醬,要價約新台幣200元。

第三、面對現實。從2014下半年開始,Dawson決定將產品製造過程外包,放棄了本來為弱勢創造工作機會的第二重社會使命。取捨間,Dawson決定面對現實,如果不外包,永遠無法大量生產品質穩定的產品。生產線外包之後,她順利將5萬噸的棄置蔬果化為產品,年營收超過新台幣600萬元。

而同樣是將過剩水果再製的春一枝創辦人李銘煌,向台東農民以當日市場價收購過熟水果製成優質冰棒,同時解決作物浪費及東部就業機會短缺的問題。他也提出幾點自己的堅持:

第一、共好。他認為一定要對所有的合作者好,不能去剝削、壓價,因為只有大家都開心,才會一起好。「如果農民不開心,就有可能把品質不好的水果混進去,這樣春一枝就不會好。」

第二、創造消費者需要的利益。透過愛心消費不會長久,所以春一枝一直在產品上努力,不管是增加口味,或是跟鶯歌陶瓷博物館、IKEA、台東鹿野高台等合作推出的特色冰棒棍,都是在讓消費者更喜歡春一枝。能夠銷售,才能幫助果農。

曲高和寡的社企不會成功_img_3

(圖片來源:Tree Planet官網)

另外一組遠從韓國來的創業家,是Tree Planet創辦人Kim HyungSoo。他透過有趣的手機遊戲宣導環保概念,與政府單位合作在世界各地實際種樹,更以此向企業收費,讓企業花錢增加自己的環保形象。

Tree Planet並不只是仰賴熱情,更懂得結合市場行銷策略。例如從2012年開始推出的「明星森林」計畫,抓準粉絲喜愛偶像的心態,以及明星參與公益活動的正面效益,運用群眾募資的方式讓粉絲出資建造以偶像為名的森林,例如少女時代森林。

如果社會企業家只有熱血而不顧事實,不懂得變換商業模式、更改做法,或是嘗試用創新模式開拓市場,恐怕早已把自己燃燒殆盡,讓企業提早走入歷史。所以對社會企業來說,長久經營也是他們對社會最大也重要的責任之一。

想加入社會企業的行列嗎?那你現在要想的,可能遠不只是你心裡的公益夢想,而是公司怎麼生存、怎麼讓自己在險惡的市場中餵飽自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