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現在要買到一雙台灣製造的鞋子,有多麼難能可貴嗎?
台灣在1980年代,曾被有個威風的稱號:「製鞋王國」,當時我們鞋類出口值可是世界第一,是真正的「Taiwan No.1」。但就跟其他勞力密集的產業一樣,隨著東南亞及中國大陸製鞋業的興起,台灣的勞力優勢不再,甚至人才、技術與資金都移往成本較低的國家。
現在做鞋子,困難重重,首先成本比別人高,品牌力也輸國外大廠,唯一剩下的就是對鞋子研發的執著,以及不願意放棄台灣自有品牌的熱情。現在要買到一雙台灣製造的鞋子真的很不容易,甚至,你可以想像,做出這些Made in Taiwan鞋子的老闆,一定是個不怕台灣市場規模如此迷你,還想要跟世界經濟拚死一戰的熱血份子。
不過,《30》在去年年底「台北魅力展」中的一場走秀,看到了台灣鞋業的實力,一雙雙鞋穿在模特兒腳上,造型上一點也不輸我們熟知的大廠牌。也才驚覺,為什麼我們總是愛買國外的品牌,走進琳瑯滿目的百貨公司,甚至還分不出哪些是我們自己品牌的鞋子?
這次我們採訪到3間台灣自有品牌,一個是從1988年代工起家的PUHU,成功從代工轉型品牌;第二個是搶先Nike、adidas擁有獨步全球「一體成形編織」技術的潮流休閒鞋F-knit;第三個則是主打高級訂製婚鞋的Momentanee。
這3個品牌如何在競爭激烈、被國外品牌搶灘的市場中生存?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什麼希望?
PUHU:誰說老派代工一定會被淘代?
代工,像是活在品牌主的暗影下,難有機會被看見;但當你站出來到陽光下,才有機會找到技術真正的價值。
PUHU在1988年由薛永昌創立,最初以代工為主,直到1998年,薛永昌因公至德國出差,在看展之餘,順道參加了一場產官學研的高峰論壇,一場名為「未來20年的製鞋技術」講座,改變了他的製鞋觀念。自此他將「人因工程」與「生物力學」的結構原理導入到鞋子設計裡,開始了差異化產品,並在2004年開始他的自創品牌之路。
一開始薛永昌不懂得經營品牌,以為開店只要把店面打理漂亮就好,一口氣在3年內開了21個通路點,結果大受打擊,一直到2008年決定下定決心重整,把點收到6個,並訂定明確的6年計畫,把「體驗」跟「品牌」作為產品品質之外最重要的兩個重點。
薛永昌說,他知道台灣人目前對台灣自有品牌的認同度還不夠高,愛買國外品牌,但這也代表他自己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要經過長期考驗,在洗禮之後才能建立品牌聲譽。」
於是在2009年,他打造了獨一無二的鞋子故事館,也是少數完整開放製鞋過程參觀的鞋廠;引進專業檢測技術,成立「彪琥足部健康管理中心」,提醒消費者應該穿適合自己足弓弧度的鞋子;並斥資打造空中戶外運動廣場及樂活體驗中心,讓消費者可以穿上彪琥機能鞋款,盡情體驗高爾夫、自行車、各項球類運動。
但這還不是PUHU最酷的體驗行銷,PUHU最酷的是開放消費者線上自己創作,訂製獨一無二的自製鞋。像是大甲媽祖為時九天八夜、長達300公里路程的遶境之旅,就曾打造媽祖加持的遶境鞋;台東豐田少棒也利用PUHU的服務為小孩製作專屬鞋子;甚至連打狗亂歌舞團三太子專屬設計鞋也潮爆了!
PUHU雖然是1988年創立的老牌子,但薛永昌卻堅持要注入年輕活力,不只將設計大權交給年輕設計師,更趕上流行參與電子商務的天空之戰,將老品牌的傳統結合新科技與潮流,不斷吸引更多消費者,讓台灣人知道,代工之路也能走出自有品牌的實力與未來。
F-KNIT:跟Nike一樣潮的編織成型技術!
去逛逛NIKE、Adidas等運動潮牌的店面,你一定會看到現在最夯的鞋款:編織鞋。但你以為這項技術只有這兩間國外大廠有嗎?不是,台灣就是世界第三間!
過去我們對台灣品牌的刻板印象,常常覺得自己國家「技不如人」、或是風格時尚度不比國外,但也許我們一旦有了這種想法,就不太可能給予台灣品牌機會展現真正的實力。
F-KNIT是全球第三、台灣第一個開發出編織一體成型技術的鞋廠,突破了傳統製鞋方式來製作編織鞋,讓所有鞋面的款式都是一體成型,成為最接近襪子體感的鞋款。一體成型的編織鞋除了有減少耗材的環保訴求外,也因為鞋面的內外沒有混合過多的累贅,讓產品本身非常的輕盈,更讓腳掌的熱氣容易透過一體成型的孔洞排出。
輝特時尚總經理何尚傑說,最早,他們沒想過打造自有品牌,只是想靠開發原材料給現有鞋廠,但很多台灣鞋廠做不出來、也不敢跨足,所以輝特決定橫向發展,除了編織技術開發之外,同時打造自己的工廠跟品牌。
但就算是年輕人下來做,也還是碰到老問題:行銷。
F-KNIT希望主打年輕客群,但目前的客群年齡層還是偏高,代表行銷還沒有完全滲透。何尚傑知道,年輕人注重「品牌形象」,跟30歲以上客群注重「品質」的取像不太一樣。所以F-KNIT將重點放在他們原創的編織技術,再透過質感十足的形象廣告,希望可以將自身品牌跟大品牌間的距離拉近。
F-KNIT也與樹德科大、實踐大學、輔仁大學及苗栗聯合科大等學校合作,將年輕設計學生拉近產業界學習,這群人也同時是他們的客群,不只是將實務經驗交給下一代,也同時可以從學生身上吸收到年輕人的意見與需求。
「知名度是最大的問題」,何尚傑坦言,台灣品牌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品質很好,但知名度不夠,就很難讓消費者選擇你。「同樣的編織鞋,NIKE、Adidas賣4000~6000元,我們只賣2000~3000元,只有他們的6、7成價格,但還是需要努力推。」
不過,F-KNIT也不只關注台灣市場,還把觸手伸進東南亞。目前他們在泰國已有3個百貨公司櫃點,是傳統產業成功跨境的品牌。
MOMENTANÉE:挑戰傳統思維的手工婚鞋
「為什麼婚鞋這麼難穿!」相信這是許多新娘在婚禮過後最常抱怨的事情之一。
MOMENTANÉE的創辦人林義順、廖幸瑜夫妻,就是在結婚時發現,怎麼婚鞋幾乎都是國外品牌、偏偏外國人腳型跟亞洲人不同,穿一整天下來,累壞了廖幸瑜的腳,加上鞋款跟婚紗也不搭,成為她一生一次的婚禮中難忘的遺憾。
剛好林義順、廖幸瑜夫妻家裡都是製鞋背景,替歐洲品牌做代工,所有技術他們都擁有,甚至也在英國有設計時尚等資訊的蒐集中心,這些資源成為最好的後援,讓他們決定自己投入自有品牌,成立專屬於亞洲女性的手工婚鞋品牌。
廖幸瑜說,所有的女人都期待自己的婚禮,所以對婚鞋的期待也會很高,但明明是個市場空缺,為什麼沒有台灣品牌來做?「結婚是女孩子一輩子最嚮往的時刻,婚禮的每個過程、每個細節都無法再重來,所以我們想要做的是,讓每個結婚的新娘會因為腳下這一雙為自己存在的鞋履,而驕傲、而自信、而幸福地走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由於原本就在歐美市場深耕數十載,MOMENTANÉE結合豐富的技術經驗及資源整合,甚至禮聘英國御用設計師團隊,標榜對婚紗禮鞋、伴娘鞋、晚宴鞋等,都以進口高級特殊布料,鑲貼施華洛世奇水晶鑽飾,打造出不輸給國外名牌的奢華感,但卻以更親人的價格呈現給台灣消費者。
「我們有35~45年的OEM代工經驗,擁有老師傅的專業技術,甚至我們也採用歐盟標準在製鞋,製程非常紮實」,廖幸瑜說,「我們的設計部門在英國,蒐集許多最前端的時尚資訊,是結合開發、製鞋技術與資訊的品牌。」
除此之外,MOMENTANÉE非常擅於行銷,也受定位明確之賜,很快就累積的一批忠實粉絲。林義順、廖幸瑜透過舉辦新品走秀、參加婚博會,甚至是異業聯盟,贊助藝術作品等,讓MOMENTANÉE的形象快速深植消費者的心,他們也不打價格促銷戰,而是用一對一的服務及客製化鞋款來增加產品價值。
要從製造業轉型,說故事的能力很重要,也才能走得長遠,更重要的是國際化,永遠不要把目光侷限在台灣。MOMENTANÉE的CI裡面沒有中文,就是為了立足台灣、放眼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