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夢遊,請記得穿好褲子,以免破壞環境美觀。」
「既然花了錢,就要撈回來,飯菜要全部吃光光。」
這是飛利浦高雄廠親子夏令營的「營隊守則」。每年暑假期間,當許多家長煩惱子女如何安置之際,飛利浦的小孩正在公司特約的中山大學康輔杜團帶領下,跟爸媽一起放天燈,賞蝴蝶,玩物理實驗,聽西子灣的晚濤,三天兩夜全程免費。
「古早古早以前」,全民健保還沒問世時,飛利浦就幫員工眷屬投保醫療險和防癌險,負擔大部分保費,「因為員工是公司的資產。」人事管理師吳啟瑜解釋。
飛利浦高雄廠活躍的員工社團中,最「獨家」的是眷屬組成的建聯會,連總經理夫人也是會員。它舉辦的親子活動和知性講座,可以向公司申請補助,家眷也成為公司一分子。
隨著高雄加工出口區的勞工年齡,由少女級升格為媽媽級,雇用人數最多的飛利浦公司,多年前就推動開辦出口區托兒所。由於棘手的用地問題最近才擺平,飛利浦於是改發托兒津貼作為替代。
這些在台灣堪稱先進的安家福利,並非沿襲飛利浦荷蘭母公司的制度,而是民主的管理模式下的產物。
吃腓力牛排長大
飛利浦的人事部門,定期透過問卷調查員工的福利需求,而且每年舉行二十四次「談心會」,在輕鬆的氣氛下,聆聽員工漫談對公司福利的意見。
人事處總務經理歐雅文說,為鼓勵員工暢抒己見,談心會從最初幾百人的「town meeting」(城鎮大會),縮小成十幾個人的「village meeting」(村落大會),每次都隨機抽出職位相近的員工參加,以免上級長官在場,大家感覺拘束。
曾有外勞在談心會上反映,寄信回家很不方便,人事處隨即與出口區管理處協調,在飛利浦廠房附近設置郵筒。
問到這些安家福利對公司的助益,人事經理殷愛光不假思索表示,是企業形象的塑造。
「飛利浦員工非常以公司為傲,離職率當然就降低。我們雖然不像出口區其他電子公司大肆發放股票,但我們有面面俱到的福利,招募勞工比他們容易得多。」殷愛光說。
飛利浦的父子檔、夫妻檔、岳婿檔、兄弟姊妹檔……特別多,整個公司名副其實像個大家庭。殷愛光笑稱,「我們都是吃腓力牛排(與飛利浦諧音)長大的」。睽諸美國的百大安家企業楷模,父子同公司服務的「二世員工」現象,不也司空見慣?
(臧聲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