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麥當勞理論」歡喜漢堡的人不歡喜打仗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7-01-15

瀏覽數 39,500+

「麥當勞理論」歡喜漢堡的人不歡喜打仗
 

本文出自 1997 / 2月號雜誌 第128期遠見雜誌

(一)

「設有麥當勞速食店的國家,彼此從不打仗。」這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姆斯.傅利曼(Thomas L. Friedman)在上個月八日該報提出的「麥當勞理論」。

這將是一個多麼美妙的世界!只要有麥當勞,就不會有戰爭!

台灣讀者對傅利曼並不陌生。在去年春天台海危機前後曾往返於台北與北京,發表受人重視的專訪與評論,他在文中有一個重要的結論;如果兩岸情勢穩定,時間站在台灣這一邊;如果情勢不穩定,時間站在大陸那一邊。

這次他所提出的「麥當勞理論」,儘管有戲謔性的誇大,但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值得做一些引申。

(二)

先讓我引證一些實例來支持他的「理論」:

1.近四十年來歐美各國相繼都有麥當勞,歐美各國之間再也沒有兵戎相見。

2.亞洲的日本、香港、新加坡、非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戰後先後出現了麥當勞,他們之間也沒有再打仗。

3.回想當年韓戰與越戰發生時,美國捲入,當時的漢城與西貢還沒有麥當勞速食店。

4.再想起英國與阿根廷在福克蘭島打仗時,阿根廷當時也還沒有麥當勞。第一家麥當勞在阿根廷的出現是在四年之後的一九八六年。

當今麥當勞在全球以每三小時就出現一家時,是否正表示戰爭將逐漸消失,和平將持久出現?在目前世界上有二0九個大大小小的國家與經濟體時,麥當勞還只出現在一百個國家,這是否又意含:追求和平的國家如果要花費大量軍備,不如大量設立麥當勞?或者說,除非美國好戰,否則不應出售其武器,而應外銷麥當勞連鎖店?這正牽涉到「麥當勞理論」的俏皮之處。

「麥當勞理論」的弦外之音是:我們不可將因果關係倒置而宣稱:高所得國家都有夜總會、減肥中心與成人電影院,因此,要趕上先進國家,低所得國家也就趕快要擁有這些設備。

(三)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這個漢堡理論之所以具有戲劇性的吸引力,就是因為麥當勞,尤其在國外的設立,所反映的是:對當地重要經濟、社會、政治現象的正面評估。

麥當勞會在一個貧窮的、購買力低的、閉塞的、政局不安定的地方開設嗎?當然不會。

「麥當勞」所代表的是經過評估的「外人投資」與當地企業家的結合。美國人到外國投資,所考慮的因素包括當地消費者的購買力與偏好、當地的投資環境(如工資、稅率)、外匯的進出、治安狀況、自由化程度、生活素質、以及中產階級的是否出現、國外資訊之是否充分等等。這就是說:當一國的條件已經具備時,麥當勞才會設立。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國家自然就不容易輕啟戰端。

以台灣為例,當每人所得上升,中產階級崛起,西風瀰漫時,麥當勞當然要搶灘設立,就正如過去三十多年來跨國企業之不斷湧入台灣一樣。以今天的大陸為例,儘管各種條件還遜於台灣,但也已經不會有血本無歸的風險,而且還會有投資獲利的可能。這也正如其他跨國企業,做過他們的評估之後,決定進入大陸投資一樣。據聞幾年前在北京開設的麥當勞,歷創每天銷售漢堡的世界紀錄。

最令我們關心的即是:兩岸都已經有了麥當勞,按照傅利曼的理論,兩岸是否就不會打仗?

可惜,文中傅利曼特別指出:他的實證發現,這一理論不適用於一國內部。因此,我們看到在南斯拉夫或者俄羅斯,親政府與反政府勢力動武時,雙方的戰士們還以漢堡來充飢。

(四)

再進一步把麥當勞理論應用到逐漸走向開放的社會,就會產生一個令人鼓舞的場景。

當一個國家持續走向政治、經濟、社會開放時,政府的控制會減少,私人企業會興起,國內外的資訊會增多,中產階級會慢慢出現,外國投資會受歡迎,國內投資環境會改善,消費者的選擇會增加。

在這一氣候下,不僅麥當勞要來開店,美國運通銀行也要來設分行,IBM也要擴大投資,福特汽車也要設廠……此時,傅利曼的理論可引申為:設有IBM分公司(或者任何其他跨國企業)的國家,彼此從不打仗。因此,這一「理論」的真正意含:當老百姓歡喜漢堡、運通信用卡、IBM電腦、福特汽車……時,這就變成了一個愛好和平的社會。

再就海峽兩岸關係來看,不僅兩岸都已有跨國企業的麥當勞、希爾頓、IBM、福特,更有在台灣生根,受到大陸老百姓喜愛的宏碁、統一、巨大等等大公司的產品。當兩邊人民的生活方式愈來愈接近時,雙方的隔閡與猜忌也就會愈來愈少。

減少戰爭的最好辦法,是讓雙方厭戰。

下次去北京,看到麥當勞前排長龍時,我就會微笑地想起傅利曼的預言:當老百姓擠著去買漢堡時,他們就不會喜歡去打仗。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