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初,日本執政的自民黨在國會大選中,獲壓倒性的勝利,證明了首相中曾根康弘任內的外交、經濟、內政政策已得到日本人民的肯定。
中曾根康弘自一九八二年出掌內閣以來,便大力推銷日本在國際舞台的新形象,希望世人--尤其是歐美人士不再認為日本只是一個會做生意、注重財經的國家。
外表引人注目
現年六十八歲的中曾根,由於他那高大的外表,與西方各國元首出現在公開場合時,很快就引起西方媒介的注意;他那流利的言談,與充滿自信的舉止,也很快博得歐美元首的喜歡。對內,他也不斷喚醒日本國民思考日本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
中曾根出生在一個優裕的環境裏,父親足一位木材大貿易商。他自幼就喜好讀書,一九四一年畢業於東京帝大。
二次世界大戰前,他曾在警界服務,擔任警務官。戰爭期間,加入日本海軍,其中有段時間曾駐在台灣的左營海軍基地。戰爭結束後,他辭去警政工作,開始他的政治生涯。
在出任首相之前,他的黨政經歷相當豐富,曾擔任自民黨的幹事長、總務長,在內閣中,做過通產大道、運輸省大道、防衛廳長官、科技廳長官和行政管理廳長官等。
「全力使日本走上國際舞台」是中曾根首相任內的目標。
他捉出「國際日本」(International Japan)的構想,在首相任內已訪問了二十幾個國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到韓國訪問。他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第一位訪問韓國的日本領袖,希望能進一步加強日韓關係。
在亞洲,他提倡以太平洋地區為中心,由美日共同領導的局面。這正符合美國的構想--希望日本在太平洋盆地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尊孔禮佛
這位曾在海軍任職、被視為鷹派的首相,竭力主張日本應建立強大的防衛體系。他提高國防預算,將現有的自衛隊現代化,但也因此被視為軍國主義的代表。尤其在去年夏天,他以首相身份訪問供奉日本戰死軍人(包括戰犯)的靖國社,引起舉世--尤其是亞洲國家的關切與抗議。他同時野心勃勃推動令人爭議的五年建軍計畫。
中曾根與美國總統雷根交往甚密,其外交政策也是親西方的。他支持雷根與蘇俄限武談判,但是沒有表示日本是否要加入美國的「星戰計畫」。
他主張對蘇俄採取主動積極的接觸談判,戈巴契夫已經同意訪問日本。
這位尊孔禮佛,注重教育的日本首相指出,教育應該強調完整的個人,發揮個人的優點,而不是讓考試來決定孩子的生活。深獲日本父母的讚賞。
中曾根指出,日本需要儒家敬老尊賢的精神,與某督教的愛。他呼籲日本應珍惜現代社會中最珍貴的精神--忠誠,才能建立一個克忠克孝、側隱憐憫的「日本新社會」。
他希望把日本傳統的國家主義與西方的個人主義、民主政治融合一體,建立一套適合逐漸進入國際的日本教育制度。
(陳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