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女大生眼中的土耳其,跟你不一樣

20歲鄭亞弦愛上伊斯蘭教,為它披上頭巾

實習記者紀玟伶
user

實習記者紀玟伶

2018-09-02

瀏覽數 20,600+

Icebreaker集結各國人才討論議題。鄭亞弦提供
Icebreaker集結各國人才討論議題。鄭亞弦提供

今年大學的準新生幾乎都是千禧年出生的小孩!

近年,大學入學管道改制,高三生進入大學的選項更多元,除學測、指考,還有許多學子飛往歐美,或西進中國大陸讀書。然而,鄭亞弦三年前卻選擇飛到政局不穩的土耳其,在伊斯坦堡大學攻讀國際關係與政治。

世界這麼大,機會這麼多,為何偏偏選上時局動盪、爆炸頻傳的土耳其?

「我想學的不是以歐美為中心的世界觀。」眼前這位穿戴穆斯林頭巾,身高不到160公分,有著一雙靈動有神眼睛的女孩,語調意外的成熟堅定。

她就是今年剛滿20歲的鄭亞弦。

台灣女大生眼中的土耳其,跟你不一樣_img_1

圖/取自鄭亞弦臉書

回想當年決心就讀伊斯坦堡大學的心路歷程,鄭亞弦也不知道自己哪來的勇氣,竟然背著父母跑完申請流程。

她很清楚家人的憂慮,因為台灣播報土耳其的新聞非死即傷。為了讓家人放心,鄭亞弦不斷說明,伊斯坦堡分兩邊,炸彈都炸在歐洲區,申請學校位在亞洲區。還仔細列出一份計劃,包含大學四年的花費以及炸彈投擲的地區,才慢慢得到家人的認可,勉強同意她前往就讀。

其實,土耳其具備地理優勢,西臨歐洲、東接亞洲,吸引不少海外學子到伊斯坦堡大學攻讀學位,鄭亞弦就是其中一員。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為了更了解土耳其,以及累積國際事務的經驗,她與同學領導「Icebreaker(音譯:破冰者)」社團。該組織招募不同國家的學生以交流思想與文化,從宇宙萬物到生命起源都是討論的議題。

但土耳其超過九成都信奉伊斯蘭教,創立社團初期,卻讓「無神論」的鄭亞弦吃盡苦頭。

社團裡,東西方不同思想的的劇烈激盪,雖然她試圖融合,但差異過大,反而產生相斥。「當時,我並不是要證明他們是錯的,只是想要證明我不是錯的。」雖然鄭亞弦已待在土耳其一段時間,卻驚訝發現自己還停留在台灣人的視角。彼此的交流帶給穆斯林不少衝擊,也讓鄭亞弦下定決心要更了解伊斯蘭教。 

「讀古蘭經,有許多意思需要再多一點解釋。」鄭亞弦認為,目前,世界上對人權、女權的主流觀念只有一種版本,很少人會在意這種觀念是否適合於每個國家?以土耳其為例,九成國民由穆斯林組成,女性頭戴頭巾,許多規定常讓外界覺得不可思議。但幾乎很少人認真翻閱過古蘭經的內容,甚至誤解伊斯蘭教。 

鄭亞弦表示,若不是在土耳其親身經歷,很難知道土耳其人內心真正的想法。她發現國際新聞幾乎都是用歐美的觀點理解這個國家,只有在當地生活,才能用不同的角度看土耳其的新聞。例如,今年六月土耳其總統大選由艾爾多安勝出,他替穆斯林發聲,擁有大批支持者,但歐美媒體幾乎都以嘲諷口吻批判他的專制。 

四年來,鄭亞弦經歷多元文化洗禮,原以為自己已夠了解伊斯蘭教,後來才發現僅接觸到皮毛而已,反而更謙虛學習。她甚至改信伊斯蘭教,並沒有告訴任何人。

當寒假回台過年時,父母看到她頭戴頭巾,雖然嘴巴說尊重,擔憂的心情卻表露無遺。她理解父母的擔憂,主動分享穆斯林重視家庭的觀念,以及自己成為穆斯林後的改變,改信伊斯蘭教並不代表離家人愈來愈遠。

隻身在外的鄭亞弦,學業成績優異,還申請到伊斯坦堡大學的獎學金。由於,她具備語言優勢,會中、英、土語,課餘曾至土耳其的台商會擔任秘書,不僅減輕生活壓力,還能增加人生閱歷、培養人脈。

除感受文化差異之外,她觀察到大學同儕有些是難民,有些則是參與社會運動,被政府通緝後再逃到土耳其讀書。日後,她希望能以穆斯林的角度,喚起大眾重視難民的意識。最終希望能提供給台灣人正確的土耳其資訊,也能促進台土交流,讓更多人認識這塊歐亞相接的國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